82年生的智英,它是韩国女作家赵南柱用两个月写就的长篇小说,出版于2016年10月,讲述平凡的韩国80后女子金智英从出生到为人母的"前半生"。截止2018年11底,在韩国的累计销量突破100 万册,这是时隔十年韩国再度出现百万级畅销书。
金智英她就像真实存在于周围的朋友、姐妹、同事、邻居,那么平凡无奇、随处可见。她在书中呈现的人生遭遇,更是稀松平常到毫无爆点可言,不论是从小生长在重男轻女的家庭,还是在学校因为是女生而遭受不当苛责,以及许多家庭顿时陷入经济困难,女性得尽快步入社会分担家计,到后来这些女性进入社会以后,在职场中面临性别歧视、性骚扰、升职阻碍,最后为了结婚生子而不得不放弃自己辛苦积累的事业,每一页、每个环节,都如实道尽了韩国女性从上一代到这一代,长期以来遭遇的不平等对待。
最让我有共鸣的是智英在婚后的那段生活,在婚后还没有孩子时,婆家和三姑六婆催他们赶紧要孩子,甚至怀疑智英是不是身体有问题不能生育。
而智英此时是担心在没有双方父母帮忙的情况下到时候能不能兼顾养育孩子和职场生活,她甚至提出了为什么要生孩子的问题,而志贤安慰她说自己会帮她,让智英不要只看到失去了什么,要更多看到作为父母会很有乐趣和意义。即使因为找不到人帮忙照顾孩子而不得不辞职时,他会撑起这个家,会养她。看到这里时我内心一惊,啊,我自己不也是这样被洗脑的吗?可我却没有智英的反问,智英反问他“你不是说叫我不要老是只想着失去吗?我现在很可能会因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工作,以及同事、朋友等社会人脉,还有我的人生规划、未来梦想等种种,所以才会一直只看见自己失去的东西,但是你呢?你会失去什么?”志贤说他的责任更多了,压力也更大了,也需要付出更多自由时间。智英觉得这和自己所失去的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最终智英还是怀孕了。到孕后期决定是请产假还是休育儿假或者干脆离职时,智英和志贤把每种选择写下来进行分析优缺点,最终得出两个人需要有一个人放弃工作专职带孩子,而这个人就是金智英。虽然以前就想到过这种结果,但智英还是很失落。
有了孩子以后智英的手腕因为带孩子做家务痛的受不了去看医生,医生说衣服有洗衣机洗,饭有电饭锅做,真不知道女人有什么辛苦的。
孩子一岁后可以送去托管所半天,智英看到幼儿园附近有一家冰淇淋店有招聘告示,要辞职的那位店员告诉她说她是因为有两个孩子所以一直在这里上班,可以兼顾一下孩子和家庭,最后她说自己也是一个大学生。
金智英回去和志贤商量去冰淇淋店兼职的时候,志贤非常反对,他问智英这是她想要的工作吗,志贤是心疼智英,可他却并没有理解智英内心的感受,一方面智英希望分担家里的负担,更重要的是体现自己的价值感。志贤说趁着孩子还小你在家里在休息两年再上班,智英反问一句:难道在家带孩子是休息吗?
后来智英病了,她时而用变成自己的妈妈,死去的学姐,还有自己的外婆,类似于人格分裂,后来志贤让智英去看心理医生,她说:作为某人的妈妈,某人的妻子有时候也觉得幸福,但有的时候又有种被囚禁在什么地方的感觉,以为绕过这道墙就会看到出口,却又是墙,换条路走也还是墙,想到会不会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口,也会觉得生气,但同时也明白其实都是我的错,换了别人应该能找到出口,是我没那个能力。
我也有过一模一样的想法,我之前尝试过平衡工作和家庭,孩子两岁时我去保险公司上班,因为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工作方式不局限,上了将近三个月的班,做的不算差,明白了要做好一份工作必须要投入相当多的精力才行,发现带着孩子上班的想法根本不现实。后来我对工作的唯一要求就是能兼顾照顾孩子,我又去跑业务,领导说我业务能力还是不错的,只是没人做我家庭的后盾是硬伤。我当时真的好失落,我想为什么别人可以兼顾而我做不到,就是因为在生娃前自己对未来规划的不清晰,生娃前积攒的经济基础太薄弱才导致自己现在这么被动的。
后来我和娃同学yoyo妈聊到这里时,她说我辞职专门在家带娃是非常正确的,她夸我娃性格好,情商高,各方面习惯养成的好。而她是一个职场妈妈,家里老人帮忙搭把手带,她的工资在我们这个三线城市算是挺高的,除了没有寒暑假其余假期都和学校同步。她说有时候自己带孩子进入死循环时就会觉得别人为什么可以把娃带的很好,归根到底是自己能力不行。
我说做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不存在正确与否,这只是一个选择,既然是选择就会有取舍,有利有弊。无论选择什么就去做好自己能做好的事情,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电影最后心理医生告诉智英这不是她的错,这句话让智英有所释怀,智英选择了开始自己擅长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