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才能后勇
--阅读《大秦帝国》感悟之24
今日只要稍有空闲,我都在阅读《大秦帝国》第1部,今天的阅读使我颇受感动,竟几次动容落泪。
秦孝公临危即位,留给他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的秦国,他先是放走了俘获的魏国丞相公叔痤,并主动让出了河西之地给魏国,并和魏国签订了罢兵合约,来给秦国留下喘息的时机以图东山再起。
然而魏国是不愿意罢兵的,魏惠王在庞涓的提议下,在彭泽湖畔举行了六国会盟,六国君主会盟分秦,秦国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秦孝公为了迟滞六国攻秦的时日,而集中兵力稳定西部的戎狄部落,采纳了大将景监的计谋--用重金贿赂魏国的权臣。
当时的秦国非常贫弱,国库只有区区的五千金。于是秦孝公带头募捐。他捐出了王库的的所有钱财,甚至将周天子三百余年赏赐的宝物也悉数交出。在他的带动下,秦国的权臣也纷纷解囊捐献财物。尤其让我感动的是秦孝公的母后捐出了后宫的全部钱财,甚至将自己的金钗也捐了出来,为此秦孝公失声痛哭,我也读得泪眼婆娑。一个国家从上而下举国为公,还有什么困难无法克服呢?
第二次落泪是读到秦孝公制作国耻碑,他亲书“国耻”两字,让石匠刻碑,我不知道他书写两字时内心经历了怎样痛苦的煎熬。石匠刻碑时泪如雨下,而后秦孝公将自己关在黑屋里静思,荧玉公主闯进黑屋时惊呆了,而后哇地大哭离开。大臣们涌进黑屋,竟见国君自断左手两根手指,在国耻碑上用自己的鲜血涂抹了国耻二字,这样一位知耻的君主怎能不奋发有为,俗话说知耻而后勇,他在卧薪尝胆啊,正因为如此,他向山东六国发出了求贤令,广招人才来改变秦国贫弱的面貌,这样才有了商鞅赴秦。从此商鞅和秦孝公一道变法图强,从此秦国大变,由奴隶制迅速进入了封建制国家,国家实力也迅速增强。
如果说秦孝公是牢记耻辱并树立远大志向的开拓者,而他的追随者竟有五代君王,并最终被秦始皇实现。
当前中国不也是如此,凝聚民心,整肃吏治,变法图强,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知耻而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