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自从决定开始学习成长以来,我面临的最大困惑就是时间不够用,在工作与家庭之外,我的学习时间总是很有限,无法完成每天的目标,愧疚感是与日俱增,于是牺牲睡眠的时间来阅读学习,每天精力不足,就这样我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愧疚感越强越想学习,越不能实现就越焦虑,就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看到了《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这本书从认知方面让我打破了这个恶性的循环模式,所以我希望把这本书也分享给大家。从标题来看的话大多数人会以为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其实这本书关于时间管理的技巧与方法只涉及一章,更多的是关于时间认知方面的内容。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我觉得那就是积累,这也是书中最后一章给读者表达的重点内容: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人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时间到底是你的朋友还是你的敌人 ,终究还是取决于你自己。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我们自己。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和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本书主要从认知层次,思考方式以及学习应用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主要观点。我选取了两点对我印象比较深的谈谈。
一、接受现实,发现并享受当下的快乐,追逐梦想,实现自我的绽放。
根据达特茅斯学院经济学教授布兰奇弗劳尔的调查结论,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各个阶段的满意程度和其年龄分布可以连成一个u形曲线。大多数人对其自身的满意程度,从15岁左右开始持续下降,从那时起一个人慢慢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是微不足道的,进而开始在所谓的理想和扭曲的现实中拼斗挣扎,直到45岁左右才渐出苦海,这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智观察,感受,思索,理解,实践回顾,甚至恍然大悟的时间——30年。在这30年里,由自我满意度持续下降所造成的浮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越是浮躁就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人们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尽快地改变现状,期望自己的梦想马上实现。而现实是很多事情没有办法一蹴而就。其实接受现状,脚踏实地才是最优策略,我们要想办法尽可能地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可以这样说快乐也是一种能力。
我从事体制内工作已经18年了。这18年我分为两个阶段。从01年到06年,我曾经到行政单位工作了五年的时间。01年之前可以说我对自己从事的教师工作是非常的厌倦与不满,我经常梦想着自己能从事另外一份工作,但是我不知道我又能做什么。就这样我一边抱怨一边无奈接受的状态下,工作快乐与否,可想而知,那确实是一种对自己的折磨。06年我回到了学校。这个时候对工作的认识与前大为不同。因为我知道每一种职业有其人人艳羡的一面也有不为人所知的辛酸的一面。重回讲台,我珍惜我现在所拥有的工作。我也很享受与学生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我接受现实,在现实中寻找快乐。另外一方面。我也开始了对梦想的追逐。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我报瑜伽、写作、英语等许多课程。我不希望在一个短时间里有所突破,只希望自己能很好的坚持下去,相信时间的积累,会给我带来一份收获。
所以关于职业,我觉得应该是拥有什么,做好什么。在工作之外,再去学习成长,追寻自己的梦想,不要期待速成。只要你足够努力,足够勤奋,时间会给你想要的一切。
二、按一定的比例规划你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从容面对所有的一切。
作者推荐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即黄金分割律。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可以在工作和学习上获得更多的乐趣,而另一些人则会在生活琐事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所以你需要确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一天你可以规划的时间有10小时,你确定自己是以工作成就为导向的人, 相反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以生活满足为导向的人,那就这样规划,用大约6.18小时去享受生活,而用剩下的大约3.82小时去工作和学习。当然我个人认为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对比例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我们对自己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
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把目标细分拆解,使大的目标计划能够成为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小目标,这样以便于实施行动。一旦养成了精细拆分目标的习惯,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提高。
最后我用俞敏洪在给这本书作的后序里面所说的一段话来作为结尾。假如能够登上山峰的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雄鹰具有矫健的翅膀,所以能够飞到顶端,而蜗牛只能从底下一点一点的爬上去,雄鹰飞到顶端只要一瞬间,而蜗牛可能需要爬很久很久,也许需要坚持一辈子才能爬到顶端,也许爬到一半滚下来,不得不从头爬起,但只要蜗牛爬到顶端,他所到达的高度和看到的世界就和雄鹰是一样的,我们大部分人也许不是雄鹰,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蜗牛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断的攀登自己生命的高峰,终有一天,我们可以在无限风光的险峰俯视和欣赏这个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