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时不明白其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只是泛泛地读,寥寥地背,背过以后,草草地应付考试,考试以后在不过问,一篇几百字的文言文,一段想梦一样的描述。但是,当我读到莫尔的《乌托邦》以后,这篇文章又一次被翻出来,又读了一遍,内心无限感慨,很澎湃。
以前没有想过自己会做思考这件事,什么从来都是只拿别人总结出来现成的成果,不问东西,生搬硬套,从来没有灵魂也没有味道。像是没有煮熟的米饭,黏牙却不爽口,暴遣天物。就像陶渊明和莫尔一样,他们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不同,但却可以因为思想上的相类似把黏牙的米饭蒸熟,让它们粒粒分明,陶渊明与莫尔两个绝无交集,生活在不同的空间,成长在不同的时间,但却造就了相类似的精神世界,两者都曾经为所处得时代的君主效力,只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另一位直言不讳惹恼了当权者换来一死。
我们所处的世界里真的有桃花源吗?我们所处的世界里真的有人见过乌托邦吗?我们更多的人选择怀疑,但是我选择相信,与信仰无关,只是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确都存在着一片净土,我们在其中遨游,我们是其中的主人翁,我们自得其乐,与现实无关与虚拟无关,真真假假我们自得其乐。
当你听过乌托邦,当你寻找到桃花源,当你与那里的人相识,又与那里的人相知,然后一起快乐的生活,那么我们的还会思考吗?我们还会有现在这些是是非非的烦恼吗?我不知道,没有绝对的答案,也没有绝对的结果,因为没有生老病死没有新陈代谢,当一切的范畴都成为了永恒的概念以后,我们没有生的喜悦当然也没有死的痛苦,我们因为追求的平静变得无奈起来,这又是好的结果吗?
人生不该想的太多,人生不该梦的太久,人生不该假设的太多,人生最不应该不接受痛苦。因为只有离别的痛苦才有相见时的幸福,因为只有疾病的痛苦才有珍惜生命一说,因为只有浪费时间造成不好的结果而痛苦才有利用时间实现目标时候的喜悦……的确,我们的人生有太多种的可能,我们应付不来,但是我们活下来也接受了,在接受的过程里也许你会迷茫,你会身体不舒服,你会心情抑郁,但是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有这个世界上的种种配置,你挺过来了,你会笑会哭会关心人会珍惜一切,也许明白一件事情会花上一辈子那么久的时间,但是无论何时发现,那都是一个时机,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你才会发现,你就在桃花源里,你就是乌托邦的一员。
愿这个世界永远和平,愿你我快马加鞭快点到达桃花源,愿你我早日成为乌托邦里一员,幸福不语言表,你的思想决定你的未来,你的勇气不是有勇无谋。
愿你我早日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