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011 莫忧
今天分享的是对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种子》中推荐序言及总论的一点感想:
1. “亲子之间丰富的语言交流,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来自总论“爱的语言”
一开始跟着先生回想自己平常的口头禅是什么——“快点!”是的,回想起来每次看到小朋友磨磨蹭蹭或者没有按照自己频率和效率做事时,第一反应都是催促。按照松居直先生的推理,我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快点是为什么?可以迅速完成当下的任务。然后呢?继续完成别的任务。完成那么多任务是为了什么?可以学到更多东西,成绩更好,进更好的学校,毕业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好嘛,殊途同归,原来都中了幸福谬论的圈套)
所以到底什么是幸福?先生的回答是“幸福,就是使人幸福,带给别人快乐。”在我心中,幸福的定义还要多一点——“先让自己幸福”。这可能和传统中国理念不太一样,毕竟小我是可以忽略不计甚至牺牲的,但是作为渴望独立自主的个人来说,我首先要是我,然后才能是更好的妻子,母亲,和父母的女儿。如果我自己都对幸福的定义迷惑不解,无法感受到幸福的乐趣,又如何使别人幸福,强颜欢笑带给别人快乐呢?这和董老师分享的“先取悦自己,再取悦孩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来说丰富的语言交流,想曾经鄙视逗孩子三部曲之“今年多大啦,你和XX一起来比比看谁更高,爸爸妈妈你最喜欢谁?”的尬聊,没想到等自己有孩子后发现,真没啥好聊的(捂脸)。曾在小朋友还不会说话前自己也很少说话,母乳熬夜和产后焦虑交互着的情绪宁愿打字写出来,都不愿说出口,回想那段时间的语言交流别说丰富了,几乎沟通为零。然鹅零沟通并不会让生活更轻松,反而会导致很细微的小事都升级成大矛盾。的确,金钱和财富可通过努力工作换取,那丰富的语言交流呢?需要时间和爱的灌溉,放下手机专注陪伴说不难也难,说难也不难。或许在这个快速发展处处焦虑的社会里,我们太关注“投资回报率”了,有的时候放慢脚步放下手机,哪怕尬聊半天,漫无目的不寻求任何所谓的意义,又何尝不可呢。
2. “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来自王林的推荐序言
先生的观点俯拾皆是,其中印象最深的以上。很多妈妈听到我在学习绘本讲师的第一反应:有什么好书推荐可以帮助提分的?——对,我们都是“目标导向”的高效率“精英人士”们,不愿意把一分时间或精力浪费在所谓的“快乐教育”中,任何学习途径最终都需要和KPI挂钩,要么可以直接提分,要么可以学会英语单词,最后又绕到“幸福怪圈谬论”中了。
那么感受快乐重要吗?当然重要,如果连什么叫快乐都不知道,甚至从来没有感受过,又谈何:好工作+好家庭=幸福+快乐?甚至可能到最后我们都忘记了如何去笑。印象最深的是自己有段时间工作压力巨大,有次小朋友尬聊自己敷衍回答时,突然讲了个她认为的笑话,问“妈妈你觉得好笑吗?” 我当时回答说好笑啊,然后小朋友来了句“那你就笑啊”(后来外婆说那段时间每天我的脸都好臭哦,气压超低)——所以其实我努力工作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为家庭甚至孩子带来所谓的“幸福”,但是小朋友感受到了吗?对于她来说,妈妈的每次用心倾听和认真回答,哪怕只是妈妈的会心一笑,才是她感受的幸福和快乐呀,这是任何新玩具,大房子都无法替代的快乐和幸福。
记得线上课堂阿渡老师提到的误区之一是“不要把自己当老师过度指导”,和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们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不是替代老师和学校的功能,而是在充实自己同时,可以理智客观的做出判断,不盲目跟风随大流。毕竟,作为温馨港湾的家庭都不能让孩子放松下来感受到快乐,又如何让孩子元气满满的迎接每天的挑战和机遇呢?
提到“幸福”总觉得遥远而触不可及,其实每天一家围坐在饭桌前边吃边聊些有的没的,饭后一起拉着手遛弯,睡前和孩子窝在床上读本绘本,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点点滴滴就是幸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