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讲了成就幸福的三个习惯,其中之一就是要善待他人,要成为心中真正有爱的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爱的人,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却以相反的行动伤害亲人,朋友,同事或陌生人。作者用真实的故事为我们呈现了爱的五部曲,养成爱的习惯,成就自己的幸福。
之一:善于倾听
每个人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所以我们每天都处在不同的人际网中,说着不同的话,听着不同的人。只要不失聪,声音自然入耳,但是我们不一定会倾听。
孩子有新的发现,要急于告诉父母,而父母有自己“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总是不能耐着性子听孩子讲完,让孩子一边呆着去。夫妻之间有了隔阂,一个人想要解释,另一个人却没有耐心听,结果隔阂会越来越大。员工做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作为领导会有很多的不满,可是因为他是领导,并不了解办事人所遇到的困难,又不愿意听别人去解释,结果,员工非常地失望。从此,员工也就只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对单位没了感情,不把单位的事当做自己的事业去经营。
世界之大,有时总让人感觉无处可诉说。如果我们缓一下脚步,倾听一下别人的抱怨、想法甚至是牢骚,了解一下别人的苦处,那么,自然地,我们会给爱增加助力剂,我们会产生怜悯心,我们会在自己的周边创造一个爱的家园。所以,作者说善于倾听是了解别人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善于倾听,对家庭、对单位、对企业有好处;善于倾听能使人有好人缘。
之二: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不仅仅是要尊重长者,尊重上司,而是要尊重所有我们可能遇到的人。我们要把别人当成重要人物来对待,要让别人感到自己重要。在生活中,在说话中,在做事中,我们都要慎重,要培养尊重他人的习惯。家中的孩子,不能认为他年龄小,在家庭事务决策中,就不把他算作一个分子,不征询他的意见,完全忽略他。员工对工作有自己的改进建议,不能因为他地位不高,就觉得他人微言轻。我们有尊敬长者、尊重上位者的习惯,我们需要培养尊重普通人的习惯,尊重弱小者的习惯,在措辞,眼神和态度方面,真正的尊重。
之三:取信于人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但是在社会的发展的某一个时段,我们急功近利,忘记了传统,失信和欺骗在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欺骗别人是觉得别人智商低,单纯,可以欺骗。这就是对别人完全没有爱的表现。
作者说信任犹如一根细丝,一旦折断了就很难再把它接上。如果我们给自己建一个信誉存折,多存少取,上面的存款一定会越来越多,信誉存款越多形象就越好,就越容易成功。
每一个人都是向往成功的,要想成功,就一定不要失信于人,把你的爱给别人,真正的去尊重别人。
之四:欣赏人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我们经常提倡的待人之道,但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却是过度的习惯性的挑剔、指责、苛求、批评,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真正的想要去欣赏人却很难。
在上下班的路上,经常见到父母送子女上下学,孩子坐在电动车后座上流着泪,妈妈在前边唠唠叨叨,一味地大声地责骂着孩子。教育孩子本应闭门而做,却让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丢尽脸面。孩子长大后能够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别人吗?对于孩子而言,那就是一种耻辱。所以我们会看到报道说小小年纪对世界失去信心,对未来的世界不留恋,对生活没有信心,不顾一切地离开这个世界。夫妻之间也是这样,每天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对方,每天要送给对方真诚的赞美。
在家里,要记住,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和温暖的地方。在家里,错对不重要,快乐最重要。
之五:关爱他人
中国人曾经是最有温度的。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有一点迷失。我们冷漠了,我们对他人的关注少了,我们低头只顾自己发展。和谐社会的建立,中国梦的实现,脱贫攻坚计划都要求我们更多的关爱他人,给世界增加温度。
路遇无助的孩子,我们蹲下来;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伸出手;在危难面前,我们不做看客……爱的小事做多了,习惯自然养成了,幸福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