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的地方附近有家开了很久的包子铺,因为我平时都在单位食堂吃早饭,周末起的晚,一般也不吃早饭,所以一直也没去过那家包子店。上周末起得早了,就去包子铺买了两个包子,一个萝卜丝包子,一个香菇菜包,意外的觉得很好吃。
包子里面的菜馅汁水丰盈,包子皮又很松软,新鲜的蔬菜搭配松软的包子皮,吃起来竟觉得是一种美味,有种难得的口腹之欲的满足感。
在之前,我已经很久没有吃过包子了。作为一个南方人,本来就不太喜欢吃蒸点的面食。单位食堂也有包子馒头,但那些包子里面的馅太过干硬,外面的皮像是机器揉成的面团做的,太过紧实,最外面还有一层薄薄的膜。吃起来有些干巴,所以几乎没吃过。
而上海特色小吃小笼包子,里面的汤汁太满太烫,外面的皮不是传统包子那种松软的皮,而是要硬很多的薄皮。像是石蜡一样,所以也不太爱吃。
在住处附近的这家包子铺吃到的包子,竟让我想起了久违的家乡的味道。
中学的时候,在校外寄宿,每天早上都买两个包子在上学的路上吃。包子很大,里面汤汁很多,而面皮又发酵的很蓬松,很软。软到馅里的汤汁都把皮浸湿透了。而馅里又加了辣椒,很有味道。
在家里的时候早餐却很少吃包子,一般是喝粥,或者吃面条。冬天的早上吃的是家乡的特产豆粑,我在我家年俗消亡史里有提到过。豆粑像面条一样,但是要比面条宽很多,吃起来有些粉带来的黏糊味道。
碰到年节时还会吃米粑,用大米磨成粉做面团,里面包裹着切的很碎的菜馅。面皮被捏的很薄,包着厚厚的馅,做成饼一样的形状,蒸熟,是很多外出的游子难忘的家乡味道。
在重庆读大学时,宿舍楼下是几家小面馆。每天早上,去小面馆点一碗小面,碗的最上面一层是满满的红油,红油下面是面条,豌豆花生和各种辣椒佐料。吃的时候,辣的口舌生津,辣的热血沸腾、满头大汗。在终日阴沉的秋冬天气,在酷热的盛夏,以一碗热腾腾的小面,开始一天的生活。
在城市,在很多地方,越来越多的人的早餐是西方生活方式的面包牛奶。既方便快捷,又营养卫生,没有那么多油腻。
但我还是更喜欢传统的早餐店,包子油条、半碟小菜、一碗粥。喜欢传统早餐铺的市井、烟火气。喜欢包子铺里屉笼掀开时白色的水汽,喜欢一碗热腾腾的小面。好像有了这样的油腻和热气,生活也有趣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