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大二的某一学期,学校邀请了一位一线的小学语文名师为我们做分享。(很抱歉我已经记不清那位老师的名字)。我模糊地记得当时那位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自己农村从教的经历与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的探索。当时分享的主题即“上了路,就天天走”。到现在过去了六年,如今我脑海中对当年那场讲座的印象已经十分模糊,却唯独记住了这一句话“上了路,就天天走。”
这次分享是结合《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谈农村教师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我的脑海就浮现了当年的那句话:“上了路,就天天走”,后来经过查询,这句话来自一本儿童绘本《犟龟》,这句话的后半句同样让人难以忘记――“总会遇到庆典”。这就是一只犟龟步履不停的人生信条:上了路,就天天走,总会遇到庆典!
一、走出第一步
工作后面临困境,无所适从,是每一个新老师都会遇到的。这样的困境来自各个方面(心理、工作、学习、空间)。
尤其是顶着大学生的光环,优秀的称号,遇到一些从未遇到过的棘手问题,会让自己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所以工作之后,不要再沉浸于辉煌的过去,立刻重新上路,走出新的第一步。
在我们一师老校区通往体育馆的一条路上,一面宽大厚实的墙壁上,写着这样几个字:学练思行,贵在自觉。从看到的第一眼,这句话便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工作的最初几年,我们自学的能力和学习的内容将决定我们的成长速度和程度,而此时再没有人会强迫你去学习,我们成为了“先生”,但永远都是一个学生。
而在面对困境时:
学:不要寄希望于他人,依靠自己。(很多时候,度娘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练:在教学中更加需要去锻炼自己的基本功与教学能力,设置目标,不断练习。
思:思考、认识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再围绕问题去行动。
行:将想法付诸行动。
总结,这是个循环的过程。
二、打点好行囊
工作最初我们都会犯这样一个毛病,成为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这个想法的本质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行动的方向往往会出现偏差。让学生喜欢你,不能全靠性格上的平易近人,一定要用课堂去吸引学生,而不是浅层次的和善。所以核心目标应该是:上好课、做好班级管理。
老师作为专业技术型人才,一定要具有专业精神:
在阅读中沉淀自己,面对闭塞的环境,只有在阅读中,才能发现别人闪光的思想。(人文社科、专业类、相关教育杂志)在不辍的笔耕中积累,让我们得以成长。在不断的挑战中成长,突破即成长。
干货分享:
我们利用好网络资源,要具备优秀检索能力,不需要去排斥网络,利用好网络,各取所需,有所筛选。
现在支持农村教育的公益组织非常多,公益资源的利用对于农村老师来说,是一大福音,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寻找相关公益组织,让其申请一些资源。例如:“担当者行动”,可以为缺乏的图书资源的农村学校建立班级图书角;沪江网校,cctalk平台,老师不仅可以在上面学习,还可以把网络课堂带给自己班上的学生等……
找好榜样,如薛法根老师。向名师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特别是他们对教学的解读!
一支记录的笔(最重要!)善于记录、记录自己的经历、思考、学生的实践。记录是反思的开始。(建议:内容广泛,方式多样,合理利用工具,推荐手机便签、简书、公众号)。留下记录,留下回忆,不留遗憾。
三、珍享个人时光
一个人的时光是孤独的,但是自由的,也是无比珍贵摸。这时,你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挥自己,去实践。工作的最初几年,也是我们的精力最旺盛的几年,生活与家庭的压力在此时还不占主流,所以这段时间是自我提升的关键期。
四、别忘记生活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闭塞的环境中,不要让自己的生活也变得闭塞。好好爱自己,才是余生浪漫的开始。农村教育很苦,但是我们也能收获到自己的幸福感。保持爱好。爱生活的教师,才能带来灵性的课堂。你若单薄,学生不会丰富,有特长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灵感。保持开心的状态,正面影响自己的学生。
五、别忘记为什么出发
在生活一直往前走的过程中中,我们要经常提问,自己为什么出发。在走了很久很久之后,做到不忘初心。最初这几年,我们会面临考试的重压,会有各种加班任务,有些人一开始走上行政岗位。但作为一个老师,永远都不要忘记,讲台是老师最珍贵的归宿。
我们的教育之路,既然上了路,那就天天走,经常回顾过去,不给现在和将来留遗憾。
而保持实践与思考,会收获更好的未来,遇见更加优秀、更加认同的自我。
最后:虽千万人,吾往矣。我们要相信只要上了路,就会遇上庆典!
本文是笔者在为中国而教2018级准未来教育家成员网络交流会中的分享。
工作两年的一点感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