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都有它自己的门道儿,或说段位,不光是下围棋这事儿,比如说看书,比如你和人聊天,兄台最近在看何书哇。对面那位星星眼的说,刚在图书大厦买了**论语心得,写的看的好感动好感动,于是你在心里呵呵之余,大脑自动将此人划入见面只需打个招呼的队列里。如果人家说:刚在当当上入手了<<春秋大义>>,看的正爽,这么好的书居然也参加200-100,上架人员真是瞎了眼了,不过正好合适下单。于是你在心中自动将此公存入“可与之言”的客户端。当然,也有极罕见的情况,比如对面的男孩或女孩吐出一串英文或法文书名,或者说出<<十三经校疏>>一类的东东,那就45度仰望并努力效仿之吧。当然,不光看书,任何事都如是,通常聊上几句你就能知道对方的斤两或说段数,经验丰富的还能准确推算出这货是真有实力还是在装逼。
比如你看我今天说的这本书,众:终于说到书了。这本书虽然已经买了两三年,但说实话,两三年前看那真可称是起哄或说装13,现在看却觉得大不如前,此处大不如前为褒意,指进步了好几点。其实之前真金白银买的时候只是因为在一个讲食品制造的纪录片里奥同学露那一小脸,英国名厨,倡导校园健康饮食,对于学校给学生们提供的垃圾食品努力表示各种抗议,并且一直抗议到布莱尔那里。好吧,好吧,大家不要认为英国没有好厨子,英国馆子里的大师傅们天天就守着一锅油整点儿炸鱼薯条,那是北京街边儿早点摊儿炸油条的。
这点从美国菜的上,从我手边的糕点书<<伦敦的味道>>里,从这本菜谱里都能证明这一真理,或者你看英国人民都乐呵呵的活的挺好的,如果吃不好怎么的过的好呢。个人就是有感于奥大厨盛名之下,同样享有盛名的还有这本书,出名的西餐入手书,还是从前菜到甜点全部包办,零基础者学习起来也一点儿不难那种。但是,但是,到手后过了几天新鲜劲儿,就放在一边儿了,问题很简单,内容看上去都懂,技术上看着也不太难,但就是觉着做起来似乎差点儿什么。当然,这个问题在几年后的现在有了答案,差什么呢,差水平啊。现在再看书,就发现以前那种所谓看书其实都是似懂非懂,小到书中提到的某种配料,大到某菜采取的处理方法,那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看了懵懵恫恫,如雾里看花,只观其意而不见其形尔。为嘛,因为底子差啊,理论上,实践上,都差,所以从前在超市里见到个柱候酱都不知道是干啥的,网上买瓶特价30的青酱还觉得占大便宜了,不知道自己种点儿罗勒自己做出来的更好更多。所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么,其实严格的说,是根本就没有得,因为那些理论的东西在你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之际就只是理论,只是以一种苍白无力的形态站在那里。知行合一所以经典,一是因其正确性,二是因其难行性,我们大多数时候都认为自己很懂,自己挺行,极少反躬自省,正确评估自己的水平。好吧,这个基本是每个人的通病,而且通常觉查不到那种,个人也是无意中几年后看同一本书忽有所感,才生此念。当然,你要是以为之后个人便将书上诸菜逐一做了一篇,在厨房指点江山有如大厨一般,那就大错特错了。个人重读此书后,在三观辟易,以前所思种种碎成渣渣之余,于知上主观颇有通透之感,深觉体会书中三昧等等,但在行的客观方面么,一个懒人的执行力着实有限,有限到让人擦汗。所以个人在深入反省自己之懒,深感知易行难之余,还要继续努力,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