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半壁江山,到底教什么,怎么教,与各位同仁商榷。
课例一:《秋天的怀念》
一、导课
深情地语言,好好活儿导入
现代作家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2通过对比的手法,体悟作者复杂而独特的情感。
三、目标实施
(一)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有感情朗读:
1对文章内容有自己的理解。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即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思融合在一起。
交流何谓有感情,明确阅读任务,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一学生交流)
母亲 我
身患绝症 双腿瘫痪
精心呵护 自责 愧疚
至真至纯的母爱 怀念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表达情感。
明确: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的愧疚、怀念等情感。
(二)二读课文,感受母爱,体悟作者复杂而独特的情感。
用对比手法感受母爱,体悟作者复杂而独特的情感。
(分角色朗读)
男生读第一段(双腿瘫痪后至摔向四周的墙壁)
学生语速较快,师指导朗读,感情基调不够到位。
女生读第七段。
训练朗读依然落实。
老师对第七段解读,烂漫的菊花,蓬勃向上的生命。
明确:我先前的任性、灰心和后来的愧疚、悔恨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理解,表现了母爱的力量和永恒。
小链接:衬托与对比。
对衬托和对比进行解说。
(术语解读,不如举个例子更生动形象。)
9时45分
生1:子暴怒无常 目耐心抚慰
师:读一遍,勾画词语。
生1:悄悄地 偷偷地 红红的
师:慢慢地读
生1:读,但依然读得不到位。
老师:忍住哭声怎么说?
生1:读了一遍,好点了。
老师:母亲忍住的只是哭声吗?
忍住的是自己疼痛,还有孩子病痛。
老师读的很好,为什么不读完呢?慢慢地,还没带进去。
母亲身患绝症 不在人世
儿子浑然不知 懂得母亲
拒绝看花
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答应开花 母亲喜出望外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住了什么?儿子的看,母亲的挡,也是一组对比。挡住的绝望,留下的失望。
母亲又悄悄地出去了,懊恼与自责。母爱是什么?伟大!
逝者已去,活着的人怎么活儿?
——好好活儿!
梳理情思:“我”开始变化了!
10点15分
秋天怀念 怀念秋天
秋天的怀念
不仅仅是怀念,还有对生命的顿悟。
从秋天的怀念里,我们读出了什么?
张爱敏老师评课:
一、教学亮点:
教师有深厚的语文素养,基本功扎实,对散文阅读教学,特别是这一篇的解读准确到位。
1. 依据文体确定教学内容:体悟作者复杂而独特的思想感情。
2. 依据单元目标设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朗读,内容,情思。教学思路板块清晰:一读知内容;二读品情感;三读悟主旨(标题解读)。
3. 依据文本的教学价值确定教学内容,并有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的活动设计。
4. 注意到与作者与《合欢树》等作品与本文的关联。
5.学生参与度高。
(二)课堂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
1.课文教学的情感基调没有调整到位。
2.整体感知,直接得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表达什么呢?
这才是整体感知内容吧。
3.重要的训练活动"有感情地朗读",没有留下训练的痕迹。大声读,慢慢读。全文读了三次,开始时朗读,结束时朗读,中间找对比时的默读。个别读深情地读几乎没有。
4.二读课文感受母爱,体悟作者复杂而独特的情感。教学设计有点复杂化了,对比,文中有对比,教学设计也来个对比。
母爱伟大但却总在不知晓处,爱在细节,爱在普通,爱在平凡,
(用了30分钟,最后总结为什么不读出来呢?可以领读,用声音去传递情思的变化,去传递作者的复杂情感,去传递他的愧疚与怀念。)
5.教学过程中,作者复杂的情思学生并未领略到位。结尾的感恩其实依然有贴标签之嫌。
6.教学中缺少"手法"的点拨,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动笔训练的机会。
7结尾全体诵读,为什么不背诵最后一段呢?
(三)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这篇文章有哪些教学价值:
1.文章章法:
首尾呼应,文章线索,深沉的抒情语言。
2.教学价值:
如线索、照应、详略、标题、秋天、美词美句、最后一段写意的手法。
如精彩片段的赏析及其价值。
特别是课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基调。
新的创意之一:
一、作者作品导入,进行情感铺垫。
二、听读朗读,认真领会深沉的情感基调。
三、梳理文意,请同学们用诗意的语言,根据文章内容,扩写课文的标题。换一种方式来感知文意。
四、语言赏析:
美在细节。
美在语言。
学生读课文,静思默想,圈点勾画。
五、课堂积累
背诵第7段
新的创意之二
一、作者作品导入,进行情感铺垫。
二、课文朗读训练:
第一段 第三段 第七段
三、课文写读训练:
用"秋天的怀念"写话。
四、课文品读训练:
精读课文第三段,话题: 爱,就在这撼动心灵的细节中。
(或手法欣赏训练: 照应手法分析。)
教学联想: 课文的教学,可以横连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新的创意之三
一、直接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进行情感铺垫,关于母爱的名言,作者及作品渗透,唤醒与点燃。
二、落实字词,分类展示。
三、活动训练
1.动情地说:
根据课文内容说话,有一种爱叫做……
示例:有一种爱叫理解,在我暴怒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看(听)着我的动静。
2.细腻地品
听一听,划一划,读一读,品一品。批注思悟。
3.深情地读。
背诵。
探究段落的作用。
又是秋天——表示岁月中时间的流逝。
花——象征着母爱的热烈与深沉。
菊花——寄托着对母亲的深挚怀念。
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活出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照应首段,点明了全文主旨——好好活儿。
课例二:《一棵小桃树》贾平凹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目标
1.赏析景物描写,感受语言魅力。
2.分析文中意象,感悟背后意蕴。
三、读文
自读课文,交流阅读感受。
导出:
“寻常的景,不寻常的情”
“不寻常的景,不寻常的情”
四、品读“不寻常的景”
散文中,许多词语都是一个个饱满的生命,寻找到最有价值的词语,珍惜这个词语,定格它,推敲它,品味它,特写它,这个词语就成了一方池塘,一个世界。
委屈
处境艰难,相貌丑陋的小桃树还有哪些地方表现的没出息呢?
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一个竟字,一个感叹号。意蕴丰富。
拱字写出了它生长环境的不易。
五、感悟“不寻常的情”
1、小桃树到底蕴含了哪些深意?
奶奶对我的关爱。
“我”对奶奶的思念。
“我”人生经历的象征。
“我”对梦想的追求。
“我”梦想之路上的“指示灯”
不屈不挠的奋斗可以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2、如果用一个字来写小桃树,你认为作者会用哪个字?
六、结语
人生路上的任何风雨挫折,又何尝不是梦的精灵。
张爱敏点评:
(一)本课亮点
1、教学亮点:
教学语言准确,表情达意极为雅致,特别是精湛的语文专业艺术,一开口,就征服了全场
2. 对学生的评价很准确,富有个性,感染力。如写出了小桃树的内涵,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情感,很有意蕴,思考很有深度,情感的浓度,感悟深刻,等等。学生一直在思考!
3. 学生参与度高。老师把学生带进去了!
(二)课堂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
1.梳理内容,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让学生填空告知文意?
2.仅仅是在写小桃树吗?
“我”的成长经历。
字斟句酌作者的情思。
3明确文章线索,插叙,主旨?
4积累富有意蕴的句子,诵读。
(三)我们一起探究一下这篇文章有哪些教学价值:
1.文章章法:
插叙,文章线索,深沉的抒情语言。
2.教学价值:
如线索、照应、详略、标题、美词美句等。
如精彩片段的赏析及其价值。
特别是课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基调。
新的创意之一:
一、作者作品导入,进行情感铺垫。
二、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三、梳理文意,根据文章内容,扩写课文的标题。换一种方式来感知文意。
四、语言赏析:
美在细节。
美在语言。
学生读课文,静思默想,圈点勾画。
五、课堂积累
背诵富有意蕴的句子。
新的创意之二
1、作者作品
2、字词训练
3、文本对话
活动训练:
深情地说
细腻地品
美美地读
张爱敏总评:
散文到底是什么?
我们目前所谓的散文,所谓的文学性,用刘锡庆先生的话说即指精神的独创性,情感的震撼性和表现的优美性。这三性正是防止散文艺术滑坡的坚固大堤!韩晓蕙也认为,散文要有真情实感,实在的内容,深的思想,华美的文采表达。这都是散文的特质。
作者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分享一己之思。我们阅读散文,就要体认作者的所见所闻,分享作者的所感所思。阅读散文,从始至终都在散文里。散文的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述的客体,而在记叙、描写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感情。如《秋天的怀念》的关键点,不仅仅在“深深的母爱”,更在于作者在回忆时流露出来的愧疚与怀念。《一棵小桃树》不仅仅在描述小桃树的经历,而在于在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中融入自己的成长经历,自己对人生的情思。
所以,阅读散文,不仅仅是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物,触摸写散文的这个人,触摸作者的心眼、心境、心灵、心怀,触摸作者的情思,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如何准确解读作者独特的经验呢?走进文本,去触摸,去斟酌“这一篇”独抒心机的谋篇、个性化的言语表达,流露心扉的语句来充分表现。即归根结底要落实在“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经验,体悟精准的言语表达”里,从语言符号里读懂耐人寻味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真切情感,以达到情感共鸣,从而有所感悟。
所谓“分享”,不仅要区分人、我,散文中的所见所闻是别人的所见所闻,散文中的所思所感事,别人的所思所感。体察、认识和理解,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有这样一双眼睛,他们能看到这样的人、事、景、物。世界上还有一种人有这样一腔情怀,一种情调,他们能有这样的感受,有这样的思量。从而在阅读、认识和理解中,观照自我,触发或启迪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体味要做到细读,要仔细领会,追求以言逮意,即言语表达的功力。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要仔细体会与寻味语言的滋味和作者的情调。因为作者的情调就是作者的胸襟、情怀、气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