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去年在贵州雷励大本营培训时学习的三圈理论-关于人学习层次,从内到外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
呆着舒适区是不会成长的,刷剧、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等各种刷,都是被动消耗注意力且不需耗费心力,能够让人很轻易的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而待着学习区需要很大的毅力才能持续下午,想让自己每天跑步、学习、阅读等都是发生在学习区;一个人想进步就需要时不时的把自身从舒适区里抽离出来,来到学习区,开始拓展学习并实现个人成长。
而恐慌区呢,则是自己不管去尝试的领域;于个体而言,每个人的恐慌区都是不一样的。像我,我的恐慌区,包括一个人出国旅行、跟领导打交道、上台表演等。
在三十而立以后,明白了自己自上大学后就停滞学习的残酷真相后,才懂得了要开始奋力学习;而最下定决心要学的就是“英语”,满打满算的话,断断续续的学英语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目前已经完全爱上了学英语的时光:百词斩刷单词、爱阅读读文章、清晨朗读会朗读录音、扇贝听力、抄写英文原版书等,貌似如果一整天都用来学习都不会累一样;目前我每天学英语的时光俨然已经变成了舒适区,这个时候,我开始思考,我应该时不时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英语到底有了多大的进步,学习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而只有不断维持在学习区的状态,且不断的向恐慌区拓展,个人的成长才会实现真正的增长。
那对我目前的英语学习来说,除了每天做自己擅长的项目外,更应该侧重于恐慌的“听力”和“口语”部分,多听听模仿,才会真正的实现进步。
为此,我认为,人应该不断的反思自己,才不至于被自己的低效勤奋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