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清晰地记得有次会议,我们公司在和对方交涉中,当对方公司发下来一份会议纪要重点,我拿在手上认真看完后非常吃惊。
因为当时那份会议纪要只有一张纸,上面不仅明确地标好了我们双方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就连处理问题时遇到的难易程度、优缺点都一目了然。
会议快要结束,对方向我方再次确认了最终方案,并让我们在合适的选项上打上勾,所修改的意向也备注好,最后签字确认。
从整个会议开完到最终方案敲定达成共识,一个上午就完成了,效率之高让我至今都难忘。
在随后的工作中,每次当我拿到那种冗长的报告,或是有很多数据需要翻开几十页都读不完的方案,我就会想起那次会议中的那页纸。
我也常常在想:到底是为什么,同样的问题人家解决起来竟然效率就那么高呢?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倡导那种极简生活,那我们可不可以在思考上、方案上、报告中,也极简一点呢?
直到最近读到一本美国作家迈克.费廖洛写的《极简思考》的书,才找到答案。
迈克.费廖洛(Mike Figliuolo),美国西点军校的优秀毕业生,曾任职于世界顶级咨询公司麦肯锡,后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thought LEDDERS,他的客户包括谷歌、福特汽车、西门子电器、领英、惠普、雅培、亨氏、高沃金融、维萨信用卡等许多行业领先企业,作为全美知名、备受推崇的演说家和培训师,迈克.费廖洛及其团队帮助来自世界知名公司的成千上万领导人掌握了更清晰、简洁、高效的工作法,著有《盒子里的领导力》、《一页纸工作法》、《极简思考》等书。
在《极简思考》这本书中,作者就建议我们想要高效工作,必须具备一种结构化思维,这种思维不仅能让我们高效,还有非常多的好处。
一 那到底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呢?
结构化思维,是以论点作为核心来构建整体方案的一种思考过程,也就是在初期就将重点放在提出容易理解的假设上,并找出沟通对象的利益触动点,通过合理引导让对方得出我们的结论,而且,整个提案用故事思维来整合观点,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 那怎样进行结构化思维过程呢?
书中分了九个步骤:
1 定义问题
把问题写下来,并进行充分讨论。
有人说了,问题大家都知道啊,还要定义什么?
如果我们尚未搞清楚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就着急探索解决方案,这种方法就会带来不少问题。
如果有人向你寻求建议却不告诉你为什么,你就必须要去询问其背后的原因,你需要让他们知道你是希望解决他们的问题的,为达到这个目的,你必须先了解他们的目标。
直到双方达成共识,明确了问题“是什么”,然后顺着这个问题思考才有可能解决。
2 提出核心建议
提出核心的观点和建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展。
好的核心建议有两个组成部分:一个容易理解的假设和一个对利益相关人有价值的触动点。
说的通俗点就是:“我们要执行什么”和“为什么我们要执行”。
触动点就是利益相关人最关心的衡量标准或目标。
3 搭建框架
建立一个初步的结构框架,并将其视觉化。
搭建框架是结构化思维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步,但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书中建议我们可以找一块白板,一去马克笔和一个白板擦,因为这样容易改动、描画也更方便。
而用到的两种基础结构式是:
a 层形结构
b 列形结构
4 创建故事
用故事思维把观点叙述出来,让沟通对象零误读。
在叙述时,应先按顺序介绍“背景”、“形式变化中的要点”,而后是核心建议,同时合理地植入论据。
5 讨论、打磨
与不同的人会面,得到他们的反馈并修改提案。
这一步骤会花费不少时间,为此也会开不少会,需要整合许多想法和信息来支持最终的方案。
6 选择重要事件
重新审视框架,找出有利事件。
用结构框架驱动分析能让你有效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你所执行的分析也将会专注于获取正确的数据,而且是对决策会议有意义的正确数据。
7 证明或推翻假设
通过分析来证明或者推翻一个想法。
结构化思维过程的目的在于找到正确的答案,而非证明最初的设想为真。
8 整合信息
选择一个适合沟通对象的沟通方式。
书中建议我们可以采取:语音信息、电子邮件、备忘录、报告等。
9 分享想法
这是呈现最终的答案了。
构建一个简洁有力的方案并不简单,它需要你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思考沟通对象的目标,进而提出一个直接明了、容易获得通过的建议。
综上,这个结构化思维过程的方法不仅简单实用,它里面还包含着自制力、练习、指导和反馈,可以说是一项很好的能锻炼我们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好方法。
一旦我们将它融入工作和生活中,将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也在不断地实践中,希望这个好方法也同样对你有用。
我是简书推荐作者sunny,成长中的两娃辣妈,我会将我在阅读、学习中所见所闻的收获与你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