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杭
出品:洞察IPO
近日,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邦科技”)更新招股书,重启科创板IPO进程。
汉邦科技作为分离纯化装备的国产龙头,近年连遭国际巨头专利诉讼,且受下游医药行业融资不利影响,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募资新增大量产能又将如何消化?
国产龙头专利诉讼缠身,或受医药融资减少影响
汉邦科技以色谱技术为核心,主要为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专业的分离纯化装备、耗材、应用技术服务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针对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发推出了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两大类产品线,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于抗体、重组蛋白、疫苗、胰岛素、多肽、造影剂、抗生素等药物和天然产物的研发和生产。主要客户包括司太立、甘李药业、正大天晴、中国医药集团等国内知名制药企业,以及印度INTECH ANALYTICAL INSTRUMENTS、挪威REETECAS等境外客户。
受益于国产替代及下游医药产业转型升级,2020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汉邦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2亿元、3.21亿元、4.82亿元、6.19亿元及3.29亿元,2021年、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幅分别为6.03%、50.32%、28.48%及8.97%。
同期,其净利润分别为988.62万元、486.17万元、3855.96万元、5149.75万元及3768.49万元。
随着收入的提高,市场占有率也逐步提高。
根据沙利文数据,2023年中国液相色谱设备(包含生产级和实验室级)总规模超过27亿元人民币,其中安捷伦占比最高为23.2%,汉邦科技凭借在生产级液相色谱分离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12.7%。
在生产级小分子液相色谱系统市场,根据沙利文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约为7.8亿元,其中汉邦科技市占率达39.2%,排名第一。
在生产级大分子层析系统市场,2023年汉邦科技市场占有率约8.8%,排名市场第三;丹纳赫集团(Danaher Corporation,包含Cytiva和Pall两个品牌)市场份额最高,达37.2%;位列第二的为国产厂家苏州利穗,占比约为18.5%。
虽然市占率位列头部,但并不能高枕无忧。近几年,行业龙头Cytiva(思拓凡)多次向汉邦科技提起专利诉讼。
招股书显示,Cytiva已就汉邦科技侵犯其“柱装填方法”(专利侵权案1)、“色谱柱”(专利侵权案2)及“分离介质浆料罐”(专利侵权案3)的发明专利,向其提起诉讼,并分别索赔550万元、600万元及600万元。
目前,专利侵权案1中汉邦科技一审胜诉,Cytiva已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专利侵权案2中,“色谱柱”专利权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最高人民法院终审裁定撤销前次汉邦科技败诉的判决,并驳回Cytiva的起诉;专利侵权案3暂未开庭审理。
Cytiva为全球科技巨头丹纳赫集团旗下独立运营的生命科学平台,主要提供生物医药产业所需的仪器设备、耗材与解决方案及工艺设计等服务支持,在生产级大分子层析系统等多个领域位居全球前列。
2023年9月,总投资近亿元、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的Cytiva中国科创中心揭幕,包括全球首个新型疗法孵化器、亚洲最大生物制药人才培训基地、亚洲首个生物智能制造展示平台等。此外,Cytiva近期先后与合肥大健康研究院及多家生物医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加码中国市场意味明显,未来双方专利竞争或愈发激烈。
此外,近期于科创板上市的液相色谱材料生产商赛分科技(688758.SH)不仅拟募资8亿元,实际募资仅2.16亿元,募资缩水约73%,且上市后“跌跌不休”,在二级市场屡屡碰壁。
分析认为,色谱行业的景气度与下游医药行业的发展状况息息相关,而生物医药行业融资规模下降,将直接影响创新药研发投入。在外部融资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生物医药研发投入将更为谨慎,叠加新药研究的周期较长,长尾效应明显,未来几年,创新药的增长和药物临床研究投入存在下降风险。
汉邦科技关联方药明系的采购减少或许就是一个侧面证明。
自成立以来,汉邦科技受到不少投资机构的青睐。招股书显示,2020年以来,汉邦科技以投资机构认购公司新增注册资本形式融资4次,共募集资金约3.94亿元。更有多家机构以股权转让形式入股,参投公司/机构包括药明康德、君联资本、红杉中国、毅达资本、清科创投、国寿股权投资等。
其中,2020年9月,药明康德(603259.SH)旗下的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分三次合计投资3569.92万元,并于2023年3月以5000.00万元的价格将其持有的汉邦科技1.39%股份转让给第三方华金领越,目前仍持有公司8.05%股份,为除创始人张大兵外最大直接股东。
报告期各期,汉邦科技向药明康德旗下公司关联销售额分别为382.48万元、775.97万元、2151.1万元、1004.47万元及324.1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1%、2.42%、4.48%、1.62%及1.02%。
募资金额缩水,产能利用率未满转
值得注意的是,汉邦科技在更新版招股书中删去了募资补流项目。
在首次递交的招股书中,汉邦科技计划募资9.8亿元,其中2.9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等到2024年12月31日及2025年2月14日更新的招股书中,该项目被删去,募资总额也缩水为5.98亿元。
撤回募资补流项目已经成为不少IPO排队公司应对监管的常规做法,那么汉邦科技究竟是真缺钱还是“能捞尽捞”?
首先要说的是,现金流目前仍能保持正流入。
报告期各期,汉邦科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别为1666.73万元、3044.97万元、1983.59万元、1.13亿元及3116.74万元,除2022年外各期均高于同期净利润。
但与此同时,汉邦科技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各期末账面价值分别为5567.57、8352.41万元、1.31亿元、1.19亿元及1.30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2.07%、12.14%、10.96%、10.62%及11.53%。其中,2021年以来逾期应收账款金额占比分别为75.72%、71.24%、87.03%及85.09%,逾期率逐渐提升。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截至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各期末的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比例分别为94.40%、90.95%、56.89%及33.60%。
汉邦科技表示期末应收账款金额较高,主要系公司主营业务处于细分行业产业链上游,根据同行业公司惯例多与下游客户以赊销方式结算所致。
报告期各期末,汉邦科技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27亿元、3.87亿元、5.08亿元、4.31亿元及4.16亿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9.22%、56.20%、42.52%、38.47%及36.91%。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84、0.63、0.60、0.74及0.76。
之所以保持现金净流入,主要由于汉邦科技合同负债同期增高。
报告期各期分别为1.63亿元、3.09亿元、3.46亿元、3.38亿元及2.84亿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44.64%、52.12%、47.63%、55.60%及48.88%。
且不论募集资金项目“先设后撤”是否存在虚设募资项目嫌疑,仅从现存的募资项目来看,也存在新增产能能否消化的问题。
募投项目中年产1000台液相色谱系列分离装备生产项目、年产2000台(套)实验室色谱分离纯化仪器生产项目分别拟投入募集资金1.93亿元、2.25亿元,以及色谱分离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由2.71亿元减少为1.81亿元。
从招股书数据看,报告期各期,汉邦科技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04.15%、103.33%、105.26%、99.12%及86.50%。
汉邦科技表示,由于公司产品主要为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的非标准化设备,不能按照简单的按照台套来统计产能,因此实际生产能力用装配人工总工时衡量,产能具有一定弹性。
2020年-2023年,汉邦科技的理论产能分别为9.96万小时、17.27万小时、18.48万小时、16.34万小时,2023年上半年、2024年上半年理论产能分别为8.21万小时、8.23万小时。
不难发现,汉邦科技2023年产能较上年有所下降,2024年上半年同比增长极其微弱。
在产能未见显著增长的情况下,汉邦科技产能利用率不增反降,新增产能能否有效消化存疑。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洞察IPO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