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告白》由美国华裔作家伍綺诗耗时六年写就的作品,凭借处女作夺得2014亚马逊年度图书桂冠。
书中语句优美,寓意深刻,细腻客观的阐述了现实生活中的几类情感,夫妻情感、父母与子女的情感、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以及朋友情感,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对现实生活引起强烈的反思。
父母对待子女的情感,或过度关注,或过度忽视,或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给孩子等等,都会对孩子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书中以女儿莉迪亚的死亡展开了各种回顾,首先父母对待女儿莉迪亚的感情属于过度关注。
母亲将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做医生的愿望寄托在女儿莉迪亚身上,女儿五岁开始就被安排读各种有关医学方面的书,母亲曾经对自己家庭主妇的生活感到乏味没有成就感,离家出走两个月,孩子们在没见到母亲的两个月时间里一度自责是否自己做的不好才导致母亲离开,当母亲再次回来,孩子们非常害怕再次失去母亲,所以会不断的讨好母亲,母亲无论怎样的安排,莉迪亚都会无条件的选择接受。而父亲也由于自己从小被种族歧视导致没有朋友的心理阴影,将这个阴影无形中也强加在女儿莉迪亚身上。莉迪亚从小到高中被安排读各种枯燥难懂医学书籍,学习自己不喜欢的物理专业,甚至生日礼物都是血腥味十足的人体解剖图,吃饭的时间都在接受母亲的“谆谆教导”,更改错题,父亲更是不断要求女儿要交朋友,学会怎样和人相处,怎样被朋友接受,要求女儿邀请同学一起出去玩,只要女儿打电话联系朋友就能看到父亲嘴角开心的笑容等等,莉迪亚在父母双面夹击下,终于选择了一条从此可以轻松的天堂之路。
儿子内斯一心想考取大学逃离家里,因为他一直是家里那个被忽视的孩子,他认为在父母眼里,只有妹妹莉迪亚是父母的骄傲,为了妹妹莉迪亚,父母可以中断正在和他的讲话,而越过他的头顶和正在下楼的妹妹说话,关于他的理想爱好在父母的眼里更是不值一提,就是这个被父母忽视的哥哥,曾经将妹妹莉迪亚推下河里,因为他认为妹妹不存在了,他就可以被父母重视了,最终在无法改变现实的情况下,他选择赶快逃离家庭,最好一去不复返。
对于多子女的家庭,父母如何平衡对待每个孩子的感情,或许父母的一些不经心举动可能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永久的伤害 ,曾经看过一个小学生采访,要求孩子说出自己对父母的不满,小女孩大声的告诉妈妈“你每次都将鸡腿给弟弟”。
还有一种爱,就是父母会对孩子过度关注及过度保护,在这种超载的“爱护”下,孩子似乎没有自由呼吸的空间,像个被操纵的机器人,完全无法拥有个人的思想,久而久之被压抑的心情总要找到释放的出口,曾经有个朋友的孩子每天逃学去一个陶艺馆做陶艺,一做就一整天,他说只有这个时候才最清净,说妈妈在耳边不停的唠叨让他无法安宁。
父母爱孩子,有时我们的爱是不是太过沉重,让孩子弱小的身躯和心灵无法承载这份“慈爱”,无法承载那句“我都为了你好”,无法承载“父母每天辛苦賺钱就是为了你能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无法承载“别人家的孩子”。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
每天上班路上都会听到一段公益广告:妈妈说:小丽别忘了写作业,好的妈妈(声音很响亮);小丽别忘记练钢琴,好的妈妈(声音低一点);小丽别忘记绘画,好的妈妈(声音更低);小丽别忘记练英语(几乎听不到孩子声音)......别忘记,她还是个孩子。
每每听到这个广告,为人母的我都会泪湿眼眶。
我们亲手剪掉了孩子的翅膀,却要求孩子飞翔。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希望天下父母们都可以陪伴“蜗牛”慢慢走,静待花开终有时,不要强加、不要有过多的期待,给孩子放飞的天空,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自己。
书中经典理念分享
她根本不会意识到幸福是多么脆弱,不知道只要你不小心,就能轻而易举地推倒幸福,让它粉身碎骨。
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的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至少我不用别人来告诉我,我想要什么”,“至少我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
她想起那只曾经优美地降落在一堆树脂里的苍蝇,也许它误以为那是蜂蜜,也许它从未见过树脂。当它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时,已经太晚了。它挣扎扑腾,然后沉沦,最后淹死。
仰望天空,她觉得自己仿佛在太空漂浮,毫无羁绊,一切皆有可能。
书上的星星模糊晦暗,如同摇摇欲坠的口水, 而天上的星星棱角分明,每一颗都像一个完美的句号,用光亮为天空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