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伙伴在一起,才能满足与人交往的心理需要,才能学会与他人和平交往与相处的技巧,才能为将来拥有的良好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如果孩子不能融洽地与伙伴相处,不能满足心理需要的同时,也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对孩子整个成长都非常不利。
妈妈带着妞妞去公园,妞妞看见一个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女孩正在荡秋千,自己也想玩,但因为只有一个秋千,所以她只好等待。
过了一会儿,秋千上的那个孩子手里的东西掉了下来,她就停下秋干去捡。姐姐急忙走上前,上了秋千秋千,自己也想玩,但因为只有一个秋干,所以她只好等待。
那个女孩转身看见姐姐占了秋千,就与她争抢起来。姐姐看了妈妈一眼,想起地日常教导自己与人相处的方法,于是停止了争夺,说道:“我在下面等很久了,让我玩一下,一会儿我就下来让给你,咱俩轮流玩好吗?”
那个女孩想了一下答应了妞妞,两人就这样轮流荡起了秋千,相处得很融洽
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孩子都不能与同龄伙伴很好相处。原因主要都在家长那里,有些孩子是因为从小家人十分娇惯,要什么给什么,这样任性的孩子自以为是,唯我独尊,没有一点儿与人交往的技巧,因此很难融人小伙伴之中。
还有一些妈妈,怕孩子与别人玩受到伤害,因此尽量避免孩子出去,不愿意让孩子单独与别的小朋友交往。
这样的孩子因为与小伙伴接触得少,没有什么经验,就容易出现矛盾,结果孩子与人交往就有恐惧的心理,出现退缩、不愿意与人交往的因此,妈妈需要经常同孩子一起玩耍,在玩乐中传授给孩子一些社交的技巧,比如让孩子学着使用别人易于接受的方式与之交往,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可侵犯,并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一起嬉戏等。
这样孩子掌握了与人相处的技巧,再通过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实践,孩子的社交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从而能够赢得和谐的人际关系。
1、教孩子学会礼貌地与人交往
文明礼貌是孩子与人和谐相处的敲门砖,因为任何人都喜欢文明礼貌的孩子,都愿意与这样的孩子交往。
所以,妈妈首先要教孩子学会文明礼貌,告诉孩子不要自以为是不能唯我独尊,不能有粗鲁的言语与行为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与别人愉快地相处下去。
2,告诉孩子不要侵犯别人的自由
任何人都不希望别人干涉、限制自己的自由,孩子也不例外。
妈妈教孩子学着尊重别人的选择,不去侵犯别人的自由,这样能够减少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概率,
3、教孩子不与别人斤斤计较
任何事情,如果仔细想来,都有不妥之处,斤斤计较的话,就会影响彼此的顺利交往。所以,妈妈要教孩子学着大度、宽容。
谁都有出错的时候,既不要因为别人错说一句话,就记在心中, 也不要因为别人做错了一件事就断绝往来。不去斤斤计较,才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4,鼓励孩子展示真实的自己
虽然人人都倾向与完美的人交往,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不足,在与别人交往中有意掩饰、隐瞒,不如展现真实的自己。
要知道,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反而有利于彼此的交往。因此,妈妈要鼓励孩子学会展示真实的自己。
5.让孩子学会赞美别人
妈妈要教孩子多去看别人身上的优点,并且给予诚挚的赞美,这是与人交往融洽的润滑剂,能够加深彼此的友谊。
任何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夸奖、表扬,也会对赞扬的人表示自己的好感,孩子如此做,就会很轻易地获得友谊。
6.使孩子多与人交往接受锻炼
孩子只有多与别人交往,多与不同的人相处,才会不断地调整自己,以更加适合的方式与别人交往。
因此,妈妈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使孩子多与别人交往,让孩子在与别人相处中接受锻炼,这样有利于孩子交际能力的提高。
圣超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
孩子的未来靠父母的修行,
孩子遇到的每次问题都有可能决定孩子未来的走向,
培养意志力就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让他去做他喜欢的事情.
父母对待孩子的遇到的每次问题都有可能决定孩子的人生……
如多孩子家庭,你对孩子之间的矛盾就决定了家族未来的能量和和睦,甚至财富的大小和持续!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通过教育,把他先天具备的能力和本事最大程度的显现出来,让身边的人和社会变得更美好!-
每位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为了孩子的学习而四处来波:给孩子选好学校,为孩子请好老师,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然而与家长热切的期望相反,很多孩子却很不“争气”,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妈妈自认为已经够努力了,可是静下心来想想:孩子上了好学校参加了补习班,孩子的成绩就一定会有所提高吗?答案自然是否定那我们又该怎么办呢?答案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是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成长故事:
阳阳是家里的独生子,一家人都对他十分宠爱。
每天放学回家后,妈妈都指导阳阳做作业。一遇到不会的题目。阳阳就开始耍小性子。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显得手足无措,最后只能都着阳把作业做完,然后问阳阳:“明白了吗?”阳阳也总是高兴地点点头。
可是阳阳的成绩一直不好。有一次妈妈问他:“卷子上怎么这么多没微的题,你考试时在想什么呢?”
“我想让妈妈给我做!”阳阳满不在乎地说。
妈妈现在很后悔当初没有让阳阳独立完成作业。
爱因斯坦在小的时候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他在12岁的时候就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6岁时已经自学完微积分。正是因为喜欢独立思考,爱因斯坦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索神奇的物理世界。经过反复思考和努力探索,终于,爱因斯坦在1905年和1915年先后提出了震惊世界的获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
爱因斯坦本人也曾说过: “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
可见,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的确,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才会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学习能力也会更强。
孩子读过书并不意味着他已经学到了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的概念和方法去思考实际问题才算是真正理解、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加全面,掌握得更加牢固,正所谓“有所思,才他有所得”。
独立思考的习惯也会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使孩子越来越聪明。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作一部精密的机器,那么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就是这部机器运行的动力。独立思考可以拓展孩子的思维,提高他的分析能力从而锻炼孩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反,不会独立思考的孩子的思维会有很强的惰性,他总想着依赖别人现成的方法,没有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孩子如果不会独立思考,就只能等着老师的安排,表现得非常被动。 虽然他也会努力地记忆所学的知识,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结果,他可能当时记住了,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又忘记了,最后还是没有学到知识。
所以,与其强迫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死记硬背那么多的概念公式,还不如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让他更主动地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1.倾听孩子的见解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独立的见解。如果我们想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
当孩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说明他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妈妈没有给予重视,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认可,如果再有几次类似的经历,孩子就不会再思考类似的问题了,或者即使思考了也只是放在心里,而不愿意再与他人交流。
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主动倾听孩子的一些小想法,不要因为这些想法微不足道而忽视它们。不仅要倾听,还要学会引导,防止孩子胡思乱想。
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庭决策,比如今天吃什么明天去哪里玩之类的,只要让他参与进来了,他自然也就开始思考了。
孩子的想法受到了我们的重视,并且可以与别人交流分享,那么他就会乐于思考,慢慢地,独立思考就会成为他的习惯。
2.孩子自己的问题要由他自己解决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被一家子人宠着,父母长辈哪里含得让他自己去做什么事情!实际上,这种做法正是孩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据首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孩子不去实践,他就不会对问题有切身的体会,也就不会想到问题是什么和怎样去解决问题
我们事事帮着孩子去做,孩子就会对我们形成依赖,在他遇到问题时,头脑中首先想到的不是分析问题,而是这个问题怎么办啊,要是妈E就好了。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独立解决一些问题,让他开动脑筋,自己去想办法,我们不要担心他做得不好,不断的失败和尝试正是培养他独立思考的好方式。而且,事情越困难,越能提高他思考的能力。这样,在他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他就会习惯于自己独立做事,独立思考的习惯也就养成了
3.善于向孩子提出一些问题
很多妈妈都喜欢在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可以丰富孩子的见识,还可以哄他入睡。随着孩子不断长大,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与孩子做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听他讲这一天都学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听孩子说,也可以不断向他问一些问题。比如,我们可以问孩子:今天英语学什么单词了,学什么句型了,数学讲到哪儿了,语文讲到哪篇课文了,课文里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一来,孩就会对一天所学的知识做一个回顾,使他对知识的记忆更牢固。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会有意识地回忆、联系所学的知识,再加上我们问的一些小问题,更能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去思考,久而久之,即快我们不再问孩子这些问题了,他也会用这种方式去思考,这样,独立思考的习惯就养成了。
4,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去思考
孩子在遇到一些不合他心意的事情时,往往会表现得非常情绪化而且越是不符合他的想法他就会表现得越固执。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子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看问题的水平。
孩子由于思维能力有限,有时会产生许多不良的想法,比如铁牛角尖、偏激、胡思乱想等,这些想法不能称作“独立思考”,而且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孩子经常有这些想法,就会影响到他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从另外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高破子的思维水平,使他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