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眠小熊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执笔书写者,我手写我心,不管是什么样的心,都会一一呈现。
活跃在豆瓣、知乎、今日头条、公众号、简书的每一位作者,乐此不彼。当然也为这个碎片化时代贡献了一笔。
简书写作各有各的目的,有人出于情感宣泄,有人只想记录生活的点滴,有人想为自己的简历上多一种看得见的砝码,有人直白一点想去展现自己吸引到签约邀请。各有各的求索,各有各的坚持。最终也抵不过对阅读量、粉丝、点赞关注。
从开始写作我已经写了七万字了,而我的文字看的人寥寥无几,每一次成文投稿后,一次次关注着一个一个的阅读量揪心,也曾一次次质疑过自己是否能够去写好,是否要去坚持,但是偶尔有那么一个两个的认可却能让你心情雀跃半天,有喜有忧。
或许是我没有养成修改的习惯,或许是从来没有勇气品读自己的作品,中午鼓足勇气去读完自己的文章,不禁问自己,为什么会越写越糟糕,完全找不到灵魂的感觉。
1文章总感觉生硬,没有触动心悬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字一字码出来,一句句构思出来,用尽了心思,读出来总觉得少了情真意切的东西。父爱深重,重如山,文如其人写出吸引力的作品,商碧晨:愿我像你一样明媚这几篇文章倒是一气呵成,字里行间都是回忆和真情。
叶圣陶先生谈写作里说:动笔写文章,同开口说话一样,得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和那事件的关系,要骂的时候自然不妨骂,该严谨的时候也不必故意做得不严谨,这都是所谓“求诚”,是写作者的基本品质。
文章缺少了至诚至切东西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有灵魂的读物是活生生的,是会跳动的。
2.没有看到自己优势
每次写作都感觉是完成任务似的,我不是特别赞同参加写作营日更的那种强制性的方式,(当然有的人是极度的热爱另说)一味写写写。当你写到一定程度你会觉得思考远比写重要的多。
如果用一颗焦躁的、完成任务心态去写作,永远只能停留在写的状态,自我设限,必然会有多次写作瓶颈的出现。
这个时代,不论什么人都能写文章。车间里的工人能写文章,田亩里的农人能写文章,铺子里的电源,码头上的装卸工,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的生活,也就有了自己风格。
写文章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那些活跃在简书里有了一席之地的作者比如齐帆齐是草根写作之王,都是生活里的版本,无戒高中毕业三十岁开始写作,他们经历过生活用生活写作。但我相信最让人欣赏的是他们绝对是努力的用心的生活,而文章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我为了追求字数,或者为了哗众取宠迎合,盲目的追随照猫画虎让自己失去了自己本来的样子。
3静不下心来,急功近利
在简书上获赞数,阅读量高的文章的作者除了大咖,更多的是贴近生活,能静下心里思考的,尽管有的还不是特别深刻。所以静下心来写作是最难得的。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精神一直倍受推崇,不要太急功近利,只要去累积,终会有结果。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一点点沉淀,多加练习才能出结果的事情。但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想要做到最简单的一个做法就是至纯至简。很多平台上写作的宝妈,除了带孩子空余的时间都可以写作,写作之外如果喜欢思考的话,他们会有时间研读琢磨,然后在自己写作上下功夫。
而我总是面对太多的诱惑,贪婪难取舍,让自己像个无头的苍蝇,一会这里一会儿那里,身心疲惫最终都没有做好。
4.不敢轻易下笔
多少次的想法,多少次的感悟,就那么一瞬间,没有及时消化吸收研究,就这样浪费了。每一种深刻的思想都是从小小的感悟中提炼升华的来。所谓好文章,也不过是材料选得精当一点儿,话说得确切一点而周密一点儿罢了。
迟迟不敢下笔总觉得不够深刻,不够有说服力,也就搁置了。热爱写作本身是一种乐趣,如果不能让乐趣成为负担,那就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是时候让自己的心静一点,慢下来,将自己目前专注的东西做好,然后多一点思考,从理论延伸到生活,附有生活化我想也是最好的文章。
将自己喜欢研究的东西,看完写通透后也许那才叫收获,不问结果,只要写下去,就会有两全其美的收获。
对我而言写作是一种锻炼文笔娴熟度,写作更是自己学会深度思考的一种途径。我手写我心,不管是否有人问津,我都会在坚持中反思总结,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文章,然后一点点去成熟,写出具有影响力的文字。在你的灵魂里留下那一抹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