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异,一在于其演变历史的源远流长,字体的变化多端(中国书法中较为常见的即有楷、行、隶、草、篆五种书体);二在于其往往一字多音、多义,如不能深入领会其义,则容易造成误读或误解;三在于不少字、词、成语,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其字义中往往蕴含着历史典故或名人轶事,可谓寓意深刻,令人遐思。
“楷模”一词,常用于表彰先进、褒扬模范的人或事,因而大家相当熟悉。但若是要说起“楷模”两字的起源,能知其详者未必很多。
“楷、模”均为树名,最早语出《淮南子•草木记》。相传模树生于周公墓上,其叶能随四季时令改变颜色,春绿、夏红、秋白、冬黑,以色正而闻名。
楷树出自曲阜孔林,其木以直为奇,就连木材的纹理都直而不乱,令人倍感讶异。古人认为:色正身直,此高风亮节,可为法度。况且这两种异木又均出于圣贤之侧,故“楷模”二字,常被后人用来比拟优秀的人或事。
清顺治年间文人金埴在其遗著《巾箱记》中,曾经记载着这样一段轶闻:相传曲阜孔林所产楷树多有瘿瘤,附近的林户常锯割树上的瘿瘤,根据它的自然形状制成酒觥(酒杯)出售,其价格竟然与珍贵的犀角杯不相上下——据说用此杯饮酒有“止贪不醉”之功。这当然是有些夸大其词,但前人对圣贤的敬重之意却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