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选科目,历史凭什么与物理比肩?
2021年的高考,还会发生哪些变化?按照广东、江苏、福建、湖南、湖北、重庆、河北、辽宁等八省的高考改革方案,从2021届高考学生开始,“物理历史二选一”,将代替文理综。
大学填报专业时,历史再也不是那个让学生选专业受限的科目,而是成为社会人文专业的基础功。
为什么历史,可以成为拉分的必选科目呢?
历史,从来比背概念的政治更难学。历史科目考查的,不只是课本上“何时何地发生何事”这些“小知识”,而是从这些“小知识”,推广到历史事件的逻辑,再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大思维”。
高考历史难在哪?考查什么思维能力体系?
2020高考北京卷的试题,给2段材料,让学生自己做分析。题目只有两段古文原文的材料,没有提示具体的解题思路和知识,却要让考生做兴衰评析,如果没有掌握更系统的历史思维方法,很难驾驭这样的题目。
在全国高考1卷中考查对历史人物的分析试题:给一段带有文言的材料,让考生分析。这样的题目,也都是考查学生从古文的语境中,分析人物的行为,从历史场景中概括人物的得失和历史机遇。
为什么历史难学在哪,拉分在哪?
历史题目背后的能力考查,不是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或者“故事有趣”,而是有3个核心能力:
1、历史古文材料解读:阅读理解、信息加工能力
2、探究题、任务情境作答: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3、概括和论述观点题:语言组织论述的能力,包括表达的逻辑性,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全国高考Ⅰ卷中的概括时代特征题: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很多孩子表面上记得很多历史故事,时间地点人物,如果不能理解背后的核心思维,系统整合知识背景,再用符合逻辑论证的语言组织论述,面对高考的综合型题目考查,很难发挥出更高的水平,显出优势。
从历史课中,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古代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在人格培养的塑造,追求“内圣外王”。
所谓“内圣”,就是人走向社会之前得当个好人,不能一腔坏水,也不能思维是空白,所以从内心的角度让人成为圣人,建立内心的道德伦理价值观。
另一方面,做好人还不够,好人还可能办坏事。所以面向未来的成长,还得懂得政治学和管理学,古人称之为“外王”,培养协调现实资源环境、解决问题、创造事业的能力和思维。
用“知识—思维逻辑—价值观”这3层结构解读历史,就能发现古人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且把如何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治国理政也琢磨得很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