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时候,我总在淘宝上推荐美食清单看到柳州螺蛳粉。我有点好奇,这是一种悄然兴起地新兴美食,跟重庆小面、兰州拉面和过桥米线相似的粉面类小吃?
点开图文介绍,偌大的碗里米粉配上花生、榨菜,乳白汤表面是红油点点,相比其他吃食似乎只多了点儿腐竹和竹笋?它的特色在哪里和卖点在哪儿,毕竟十几块钱一包的价格,还不如我去美美吃一顿麻辣烫?
我对比了几家商铺的介绍和买家的点评,总结如下:螺丝熬汤汁,螺味儿溶进去;腌笋做配菜,熏臭赛臭豆腐;花生榨菜和腐竹,随心搭配有滋味;米粉劲道可多嚼,红油香醋调味道。用柳州人的话说,爱者一顿不吃欠得慌,恶者多吃一口难下咽。
我的兴趣被吊起三分,香咸加辣酸,熏臭配微腥,这口号怎一个怪异了得?
从淘宝翻墙到知乎,居然还有人专贴点评螺蛳粉的口感,有螺蛳粉排行榜,有晒图求点赞,也有吃粉感受详记录,看这架势螺蛳粉的忠实粉丝遍布五湖四海了。
每每淘到美食,次选是淘宝,首选是实地品尝,毕竟千百里外走快递,除非密封耐搁的,剩下开封时多半不新鲜了。何况是这样讲究鲜味儿的螺蛳粉?
这一搁置,就是数月。在长沙三王街闲游慢吃,临走时偶遇一家柳州螺丝粉店,我很是惊喜。但随行友人说,到一处品尝当地美食才是正道。我踌躇半晌,又顾虑那个“臭”字,还是绕道而去。难得相聚,我可不想在友人面前因通身异味,只能闭口不语。
这次过门不入,勾起了我对螺蛳粉的执念。走遍街巷,这吃食还没能在我们当地占据一席之地。越是尝不到,越惦记得抓耳挠腮。那几天,我反复刷淘宝,从价格,好评程度,销售量和回购次数,乃至网上流传的各品牌螺蛳粉测评报告,一一作比较,最终选定了一家价格适中,口碑不错的。
打开快递时,一股淡淡臭味钻进鼻孔,隔着纸盒。顿时我心下凉了半截,这味道也太“出众”了。我曾说过,酸甜苦辣咸我的接受度都挺高,但是对于臭味,难免有些心理障碍,臭豆腐是例外,榴莲是反复心理建设后的爱物,这一次我还能捂住鼻子,呲溜呲溜吃完吗?
犹豫了几天,担心变质(螺蛳粉的保质期短,一般一个月左右),我挑了一个冷雨寒风的晚上,买了些凉拌五香薄豆干和豆丝(无论是麻辣烫还是酸辣粉我都喜欢加些配菜),烧壶开水,准备做粉。
盒子里的粉和各色调料依次取出,大约八九种。直溜溜的米粉一袋,色微透偏淡青色,看形状比本地红薯粉粗一半。木耳榨菜一袋,常见的凉拌小菜。红油笋丝一袋,据说臭味源于此,我好奇反复闻了闻,离得近了或是鼻子适应了不觉多臭?炒花生米一包,二三十粒,下酒佳品。干腐竹一袋,应该是提前过油做熟,又晒干,颜色金黄,看起来像锅巴脆片,经过暴力快递摧残呈“半粉碎性骨折”状态。还有去壳螺丝肉一袋,深黑乌青,远看像压榨成一坨的深色海带。辣椒油、汤料两袋(酱红凝固的油包和水感透明的汤包)。相比起我以前买的方便食品,可真是分量十足。
按照说明书,粉在开水中浸泡15分钟,肉眼可见,逐渐变软,成乳白色,更像常见的细粉了。
之后取400ml开水,将沥水的米粉和两包汤料一起煮,白色的粉在红油中翻滚,让我想到“浪里白条”,香味儿顺着锅沿飘出。最初火候掌握不好,两三分钟后,挑一跟尝,能咬断但偏硬,复又煮了两分钟才出锅。我原是严格按流程制作的,出现这种状况,大约是天凉,泡粉时间短了的缘故。
事先将一干配菜倒入碗中,熄火先把汤汁倒入,预热配菜,再放米粉,淋上用锅盖暖热的辣椒油,用筷子一搅拌,热腾腾一大碗螺蛳粉就出炉了。
端碗出厨房,我才深感泡笋的威力,眨眼功夫客厅里就散发着微微臭味,不熏人,好似对着空气喷洒了少许臭鱼水。为了不吓到家人,我打开窗户,紧闭门窗,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品尝期待已久的美食。
第一口,尝汤,辣冲天灵盖,咸味适中,喝不出螺丝的腥香;第二口,吃粉,弹性十足耐嚼,没辜负桂林米粉的盛名;第三口,吃菜,酱包和菜包的混在里面,花生酥,腐竹香,酸笋臭,榨菜咸,配上我自带的卤干,和硬无肉味的螺丝,口感可谓“五味杂陈”。一旦开了头,什么心理障碍都抛至九霄云外,大口喝汤,大口吃粉,才是真理。
之后的场景,四个字足以形容“埋头苦干”。
若问及,我对螺蛳粉的感官,还不够上一吃钟情,但也算一次别开生面的美食初尝。毕竟,我还有两盒粉尚未开封,更何况我也不算吃过地道螺蛳粉,一回生二回熟,三回之后,会否有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