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析的文章是大J的《这就是我给孩子最好的爱,很简单,但却很用心!》。
读大J的文章,每次都很受启发,她的文章特点是:
第一,标题还不错,像本篇,“最好的爱”“很简单,却很用心”都不错;
第二,每次文章的配图,高端大气上档次,是一些英文谚语或者相关的图,也不知道她是从何找到的;
第三,她的文章理论和实践并行,而且她每次必举自己女儿小D的例子,小D出现了什么问题,她是如何解决的,她说了些什么,她说了什么,并且最关键的是,有什么样的效果,这都非常吸引人。这启示自己,你写文章,必须要重视实操实践部分,否则没有人会读的。
第四,就是一定要多思考,多反思,多写,我相信她也不是什么都懂,不过每次遇到问题都会问自己为什么,如何解决,然后都记下来,写下来,日积月累,越写越多,越写越好,还有读者提供更多的素材。要做个育儿的有心人,向大J学习!
第五,就是要读她文后的留言,观察妈妈们都有哪些困惑和疑问。
文章框架: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一.为什么要DIY绘本?
宝宝的具象思维,更有教育意义
二. DIY绘本的作用及类型
1.认识人物地点:认识陌生人(小D我的家庭)、我的爸爸、我的托班
2.想要培养的品质:我很勇敢、帮玩具回家、再见奶精灵
三. 如何DIY绘本
文章特点:
每次读大J的文章,最喜欢读的就是她的例子部分,看她如何解决问题的,非常非常有启发性,就想照猫画虎copy下来,等以后有了积累,我想自己也能更创造性的发挥一下。
第一个例子,小D《我两岁啦》的绘本就启发了我,我也一定要用心为女儿做一个这样的绘本!也可以给老人看。
第二个例子,《我的家庭》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我的爸爸》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爸爸对她的爱,《我的托班》帮助孩子提前认识她要上学的地方。这三个例子都是小D的亲身经历,非常有借鉴性,自己都能用到,像现在带着娃在老家,就可以做个《我的爸爸》让孩子一直记着爸爸,等回京自己去马来西亚了也能更好的适应新的照顾人。
第三个例子,《我很勇敢》太棒了,如果孩子也出现这种摔倒了就不停撒娇地哭,自己就应该强化她勇敢的品质,让她大大咧咧一些。《帮助玩具回家》等女儿稍微大一点,马上就能用到了。《再见奶精灵》是自己急需的,马上要去马来了,希望借此机会给她断奶,就可以多看些这些图片,也多跟她讲,跟她沟通。
默仿:
“正面强化”,一直是育儿中的一个关键词。电影《盗梦空间》里讲“如果我告诉你不要想大象,你的脑子里会想什么?肯定是大象!”这是三年来一直提醒自己,也是不断跟新手父母分享的。
我们希望孩子吃饭时不摔碗筷,不要说,“不要扔碗”,而是说,“我们吃饭时要把碗放在桌上”;
我们希望孩子不要大叫,不要说,“不许大叫”,而是说,“我们要用温和的声音说话”;
我们希望孩子细心,不要说,“不要马虎”,而是说,“我们要仔细审题”。
小D上个月的绘本《我要勇敢》,就是这个思路的拓展。两个月前,小D出现一些反复,就是一点点磕碰,她都会出现大叫,撒娇似得大哭。我当时也采用了共情对她的情绪进行安抚,但我还是希望她能够明白,摔倒没关系,自己爬起来就好。说教的效果当然不理想,所以我想到了DIY绘本的主意。
书里就列举了她勇敢的行为,比如“我叫Dorothy,我很勇敢;我一个人坐校车,我很勇敢;我摔倒了马上爬起来,我很勇敢”。真的不要小看绘本的力量,这些话慢慢就变成了她心底的话!她不仅不害怕自己摔倒,还会去劝其他小朋友,“It's ok to fall; we are brave.”
“正面强化”,一直是育儿的一个关键词。套用电影《盗梦空间》里的一句台词,“如果我和你说,不要在脑子里想大象,你想到的是什么?肯定是大象!”,这是三年来我一直提醒自己的,也是反复分享给很多新手父母的话。
如果你希望孩子吃饭时不乱扔碗筷,不要说,“不要扔碗”,而是说“吃饭时,我们把碗放在桌上”;
如果你希望孩子不大叫,不要说,“不许大叫”,而是说,“我们用温和的声音说话”;
如果你希望孩子不粗心大意,不要说,“不粗心”,而是说,“我做题时,会仔细审题”。
小D上个月的绘本叫《勇敢的我》,就是这个思路延伸的。她两个月前出现了一个反复,就是一点点磕碰(没有摔疼),就会出现特别大声、撒娇似的大哭。我当时也使用了共情来安抚她的情绪,但我还希望让她明白,摔倒没关系的,我们要学会自己爬起来。说教的效果当然不理想,于是我就想到了绘本DIY的主意了。
书里就列举了所有她勇敢的行为,比如,“我很勇敢,因为我叫Dorothy;我很勇敢,我一个人坐校车上学;我很勇敢,我摔倒后自己爬起来”等等。真的不要小看绘本的力量,这些话慢慢地就变成了她自己心底的语言。她不仅不再害怕自己摔倒,还会去劝其他孩子,“It's ok to fall; we are brave”(摔倒很正常,我们都非常勇敢)。
总结:
每天积累一点,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