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翅(chì)形声。篆文。从羽,从支,支亦声。"支"意为"支撑"。"羽"和"支"联合起来表示"可以在飞行中支撑身体的部分"。基本释义::鸟类、昆虫身上的类似于植物分枝的部分,对本体有支撑作用。(图1)为现代书法家黄葆戉书写,左右结构。(图2)、(图3)、(图4)均为对称体汉字,上下结构。在古文字中,“支”有支撑之义,“十”代表“竹”,“又”代表“手”,手持竹枝之义。“羽”在甲骨文中是一根羽毛的样子,一根主干两旁长绒毛,战国时期发展到两支,方向左右均有。(图2)“翅”的对称平衡步骤:从变换结构入手,先将“支”下面的“手”旋转成开口向上形成垂直平衡态,再将“羽”移至“支”顶向左同时倒置,微调实现对称平衡。(图3)“翅”是将“羽”平移置顶后两“习”向背对称左右分展,至此,两款对称模式形成,呈飞翔状。“大鹏一日同风上,抟摇直上九万里。”的场景再现!
见《艺典》461、462、4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