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一个七年级的男生做心理辅导,起因是家长因为写作业跟孩子总是鸡飞狗跳,拳打脚踢,弄得烦不胜烦。我知道这背后一定有家长的问题,但从孩子这里了解一些情况也是必须的。
实践证明,我的猜测是对的。母子双方都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而且目前双方有点共生的感觉,家长下不了决心不管孩子,孩子又没有信心独立完成作业。家长管孩子作业,孩子烦,家长不管孩子作业,孩子做不出来,家长管的过程中语气不好,孩子就会发火......
只能说双方都有苦衷!
相信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有发生,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都是家长的问题,不能否认家长的作用。我们也不能凭借猜测和经验给某个家长或学生贴标签,同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才有发言权。
他如约来到心理辅导室,不怎么拘谨,还大方的询问是否是张老师?我请他坐下后,开始问爸妈是如何告知他来做心理辅导这件事情?
问这个问题,首先是缓和尴尬的气氛,拉近彼此的距离,其次是透过这个问题,能看到家长的处理方式,从中就可以看到一个家庭的互动模式。有的家长是哄骗孩子,有的家长则实事求是......无论哪种情况,只要孩子能够来到心理辅导室,就是改变的信号。有很多人没有如约来心理辅导室,或许是功课耽误了,或许是没有想通,总之是有所顾虑的。
而能够来到心理辅导室的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正向资源,我就可以围绕着这个开始今天的话题,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也是给对方赋予能量的开始。
人本主义的理念是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家庭治疗强调寻找来访者身上的资源,都是要求我们一颗接纳的心,以不评价的立场,找到对方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而这个地方,恰恰是能够帮助他维持到现在这种状态的很重要的方面。
虽然我在第一节心理课上都给学生普及了心理辅导的理念,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勇气大大方方的进入心理辅导室。所以,对于能够如约进入心理辅导室的学生,我会首先表示欢迎,另外表示感谢,感谢她对我的信任,并询问希望我提供什么样帮助。
这三个看似平常不过的开场白,是我在十年的心理咨询实践中练就的,最有效的访谈的开场白。既体现了真诚,也体现了专业。接下来会给他们介绍保密原则,这条设置看似没什么,但在实践中却能够明显感觉到它的神奇作用。有的学生刚进心理辅导室充满了戒备,等听到了保密原则之后不少人就能够敞开心扉,关系的建立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通过了解,我发现她的妈妈对他的看法和对她小姨的看法比较一致,都觉得他们比较笨,自制力不行。而她的妈妈作为一个正规师范本科毕业生,却嫁给了一个初中毕业的卖麻将机的社会人士,所以对他的分数要求特别高。他的脑筋应该不如他的妈妈,通过了解,他的各科成绩都在及格上下,数学比较好接近100分,在全校2000名学生中排名1400左右,考普通高中没有希望......
他自己也说到了自己的小毛病,就是拖拉和耍小脾气。通过画家谱图,了解了他的家庭成员及相关职业学历情况,发现他们家的学历水平普遍不高,而且两代人都从事和麻将相关的行业。
关于他的拖拉,我详细的了解他妈辅导他的情况和他小学在姨家学习的经历,看到了他从小没有学会自主学习,完全依靠监督是造成拖拉的主要原因。而他自己在讨厌妈妈看着做作业的同时,又没有决心自己在房间里独立完成。我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表扬,他自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只是给他建议,在他觉得自己可以的情况下,尝试着提出在自己房间独立完成作业。说到这一点时,他还笑着有一点期待地说,如果他自己回房间做作业,妈妈就有更多的时间辅导弟弟,也少了和他产生矛盾的几率一一也许这就是距离产生美吧!
而关于他的耍小脾气,我觉得青春期男孩子这种情况还算正常,说明有了自己的自主性,但是又没有成熟的处理方法。让他自己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他说了几条都还可行,人本主义认为,来访者并不是没有方法,而只是为了寻求认可和信心。只有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采访者比任何人都更加了解自己!
通过具体的了解他谈到的每个细节,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也看到了妈妈的不容易,似乎也有了一点自己开始独立写作业的决心......
心理辅导不是帮学生想办法,而且给他足够的支持,发掘她身上的资源,让他在有力量的情况下独立自主,不断地改变自己。
当然,作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关注到他心理的需求,所以我同时也给他的家长推荐了一本书。如果家长能够开始买书,这个行动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说任何一个问题的产生都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家庭治疗的系统论观点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整个系统都会改变;反过来,整个系统要发生改变,每个人都要有所行动!
所以我们说“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真的是至理名言,关键是家长要学到经典的东西,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找到一两本真正的家庭教育书籍是不容易的!我常给家长推荐的有三本:《父母做这9件事,孩子从厌学变乐学》、《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和《正面管教》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