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惯的力量》这本书开始。
【基底核】
在大脑深处,靠近脑干,也就是脊柱和大脑结合的位置
基底核是回忆行为模式以及依次行动的核心。
基底核甚至在大脑其他部分沉睡时都在存储生物的习惯。
【组快化】
就是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的惯常行为,而这就是习惯形成的基础。
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靠这些行为组块
一些行为过于复杂,所以经过百万年进化的身体组织能将这一切变成习惯。
【习惯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
如果让大脑自由发挥,那大脑就会让几乎所有的惯常行为活动变成习惯。因为习惯能够让大脑得到更多的休息。这种省力的本能是一大优势
工作高效的大脑需要的空间更少
这样的大脑还能让我们不用再思考基本的行为,比如走路,吃什么,就有更多的脑力来发明长矛,灌溉系统,飞机等
但保留脑力也是件麻烦的事
因为如果人的大脑在错误的时候停工,就可能错过重要的事情
所以人大脑的基底核发展出一套聪明的系统,能够决定什么时候让习惯来取代其他活动模式,什么时候让组块行为开始或停止。
【实验】
他们把小老鼠放入T字型迷宫,当门“咔”地打开时,起初老鼠会小心翼翼地寻找和前进,走到T字交叉点的时候会在往左还是往右的问题上犹豫,直到找到巧克力。
随着实验的次数增加,老鼠前进的速度越来越快,小心翼翼的情况有所减少,并且找到巧克力的几率也越来越高。老鼠脑部扫描显示,在实验过程中老鼠的脑部活动大大降低。
结果说明:习惯养成是因为大脑时时刻刻都在寻找省力的方法。
我们可能会认为,每天所做的大部分选择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
由于我们的大脑每天需要处理的信息量巨大,所以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大脑总是不断地寻找方法来节省能量。将一些有规律的行为转变成习惯,是大脑节约能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人每天执行的行为中,有多达40%是基于习惯而非有意识的决定。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甚至人生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习惯形成的过程】
经过进一步对老鼠地研究后,神经学家发现在一般情况下,习惯形成都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部分的循环过程,包括外部提示、习惯形成惯例以及最终获得的奖励,然后再重复回到下一次提示出现。
大脑形成习惯的过程是一个由三步组成的回路
存在着一个暗示,能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
存在一个惯常行为,这可以是身体,思维或情感方面的
奖赏,让你的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
行为触发时首先会感觉到一个外部的提示(Cue),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成为一种触发行为的提示,无论是看得见的东西如同食物、广告,或者感知到的情绪,或者一定的时间点等等。🌰比如你的闹钟响了。这个提示将会给你的脑部产生一个刺激信号,并且你的脑部将会决定哪一个行为习惯适合当下的情况。
接下来是惯例做的事情(Routine),这代表了触发行为的提示会指导你去做一些常规要执行的活动。比如你如何找到家中浴室的方向,以何种顺序和方式来刷自己牙齿,在所有这些过程中可以认为你的大脑是在自动驾驶。
最后,你将因为执行这个惯性行为而获得奖励(Reward) ︰ 比如刷牙你嘴里的薄荷的清新感觉。这次整体的活动又将加强你的大脑对于提示和惯例以及最终奖励的联系。
【习惯的特点】
习惯具有巨大的粘性
大脑一旦发现了提示,便会自动开始产生惯性行为,结果产生大脑想要得到的结果。除非你刻意去抵抗,否则很难察觉。
仅有奖励结果无法产生强大的习惯力量,但若加入渴望和期待感,整个习惯养成就变得完整。因为他们让人产生渴望,让大脑去期待得到奖励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所谓期待感的习惯。比如当手机短信来的时候,无论是铃音还是震动,人都会产生期待感想要去看短信内容是什么。
【习惯如何改变?】——人不可能消除旧有的习惯,你只可能改变它
若要一个人接受新的习惯行为,比较简单的方式就是使得习惯三要素中最开始的提示(Cue)与奖励结果(Reward)保持一致,通过转变中间的惯性行为(Routine)过程来改变旧的习惯。
就算改变,人还是可能会回到旧的习惯中,所以人需要有信念。
旧的习惯是不会消失的,人们在这种极端情况下是否会重新回到之前的恶习中还是能够坚持下去
主要在于相信自己一定会改变的信念。针对现实生活中没有信仰的人,可以通过信念来替代。比如减肥这个例子,若你相信“少吃多动”是真正可以帮助自己的准则,你就一定要相信自己,持续将自己的减肥计划执行下去,相信自己能够成功。
信仰很重要。你不一定要信仰上帝,但你必须相信事情会好转。信仰是将改造过的习惯回路变成永久性行为的要素。
当和他人交往时,改变会发生。当我们看到别人眼中的自己改变时,这种感觉更真切。
小组分享经历的确具有某种强大的力量。当人们独自一个人时,很可能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改变自己,但当他们聚在一起时,大家就会说服他们将疑虑搁置在一边。所以,社群创造了信仰。
新习惯的建立会让人产生不适,这个时候意志力就对人非常重要。研究证明意志力其实也是一种可以习得的习惯,需要人们坚持不懈地锻炼它。
意志力就如同人的肌肉力量,过于用力会导致人疲惫;但是就如同通过健身来增加肌肉力量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实践和锻炼来提升个人的意志力。
意志力的锻炼在于加强人对一件事情的专注,不断提升意志力有助于培养好的专注习惯,最终帮助人实现自我目标。
写在结尾:读完这本书,让我觉得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正如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的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所说的那样: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有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情感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的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的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
虽然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但是我们仍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引导命运往好的方向发展。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相信的意志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而要让自己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习惯。
习惯让我们“第一次做事时有些困难,但是很快越来越容易,在经过足够的实践之后,一切将变得半机械化,或者几乎完全不需要意识,你就能做。”
一旦我们选择想变成什么,我们就会“越来越熟悉自己实践过的方法🌰就像一张纸或者一件大衣,一旦折过或者叠过,今后要是再折叠,它们会永远沿着同样的折痕折叠下去”。
显然,改变某些习惯很难,但是这个框架是一个好的开端。有时候改变习惯要花很长时间,有时候会经历反复的实验与失败,不过,一旦你弄清楚了习惯背后的机理,也就是你能够分析出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时,你就有了超越习惯的力量。
1.找出惯常行为(不好的习惯)
2.用各种奖赏进行试验(用不同的奖赏做实验,找出背后驱动习惯的渴求)
3.将暗示隔离出来(所有的习惯性暗示可以归为以下五类中的一类:地点、时间、其他人、情绪状态、之前紧挨着的动作)
4.制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