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名字

张爱玲的名字是母亲黄逸梵给她起的。

张爱玲之所以恋恋于她的名字,据她自己说还是为了取名字的时候那一点回忆。

10岁的时候,母亲把我送进学校,父亲一再大闹着不依。

到底我母亲像拐卖人口一般,硬是把我送去了。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她一时踌躇着不知道填什么名字好,我的小名叫张煐。张煐两个字嗡嗡的不甚响亮,她支着头想了一会儿,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罢。以后想到好的再改。

她一直打算替我改而没有改,到现在我却不愿意改了。

这是张爱玲在散文(私语)中写到的。她所谓的那一点回忆自然是母亲当时给她起名字的心意。

很多读者从张爱玲的作品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她笔下的母亲都是冷漠、自私、变态,拜金的……她笔下的母女之间的感情多数也都是疏离、冰冷、无情的。所谓母不慈子不孝。

由此很多人也得出一个结论:她恨自己的母亲。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哥嫂想把她撵回去替她死去的前夫守寡,白流苏求助于母亲。

她的母亲却劝她:你的哥哥要管这么大一个家, 也挺为难,你应该替他着想。

这话让白流苏明白:她想要求助的母亲和真实的母亲不是一个人。

《十八春》中曼桢在姐姐曼璐的设计中被祝鸿才强暴,曼桢也被关了起来。

曼桢寄希望于母亲会告诉沈世钧真相,然后沈世钧会来救她出去。

结果呢,母亲拿着曼璐给的一沓钱听话地搬了家,沈世钧再也找不到顾家。

当然,最可怕的母亲是《金锁记》中变态冷酷的曹七巧,她恋子妒女,亲手毁掉一双儿女的生活。……

所以说,张爱玲由恨自己的母亲而怀疑天下所有的母亲。

但其实,这不是事实。

《小团圆》中,九莉在成为作家赚到足够的钱后,还了母亲二两金子,向母亲示威,并斩断母女亲情。

这所有一切都是表象。

内里都不过是女儿爱而不得转向的怨怼。

那个以为自己永远得不到母亲的爱的卑微女儿就是张爱玲。

张爱玲一直卑微地爱着母亲,哪怕对于获得爱已绝望,她爱着母亲,怨着母亲,爱而不得,成为她心灵上永恒的伤疤。

我真喜欢红绿灯。过街时他向比比说。

因为张爱玲回想起唯一一次与母亲的肢体接触——母亲牵她手过马路的情境。

《小团圆》中,母亲最后一次离国给九莉一个耳环。九莉后来把它卖掉了,三姑说卖得价格不错。九莉心里说,因为他们知道我不想卖。

这几乎可以看成是张爱玲对母隐晦的告白。

最后一个问题,那么母亲到底爱不爱张爱玲呢?

当然是爱的。只是母亲也是第一次做母亲,很多东西她不知道怎么表达。

她想要做一个独立的女人,却因为学历问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直依靠变卖古董为生,其实她也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这就可以理解她在面对一个十七岁正值青春期的女儿时的说教和无错。

传统的母亲以子女为业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

可是她不是传统的母亲。

她也不是一个纯然现代的母亲。

她是古代和现代过渡中的母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民国才女张爱玲最开始名字叫张煐,在她要进入学校上学的时候,母亲随口给她起了张爱玲这个名字,谁知,这个名字影响了张爱...
    指尖小语阅读 5,523评论 0 0
  • 关于作者写作史: 张爱玲(原名张煐、笔名梁京,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中国现代女作家,祖籍河北丰润...
    静若莲阅读 4,097评论 2 3
  • 张爱玲,民国时期上海大都市的才女,她犹如一缕轻烟般飘渺,又如一袭旗袍般华丽。她前半生阅尽浮华,后半生却躲进自己的世...
    文文心儿阅读 6,978评论 29 78
  • 张爱玲的诸多照片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张,一张是这张年轻的时候张爱玲穿着旗袍,高昂着头。熟悉张爱玲的人都知道她喜爱...
    西焕阅读 5,219评论 5 12
  • 为你解决的问题 读书如何读到人性曲径通幽之处,而不是只记得女主角和男主角最终没能在一起?作家闫红分解读《半生缘》,...
    8a260d89edaf阅读 2,99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