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的兽皮,再到后来的布衣,然后是丝绸锦缎,最后是现在的棉衣腈纶。
从具有王霸之气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现在“好的穿一条裤子”。如同其它的物品,衣服也可以是一种象征物。
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穿着,或许有雷同,但绝对不完全相似。
有因为相同的眼光,有因为深厚的感情,也有因为难以理解的攀比。
人类的虚荣心,或许源于最初的好胜心,当然我也只是猜测。因为没有相匹配的生活条件,所以耗尽家财,只是为了赢了那个假想敌。
是不是真的赢了,很显然,所谓的的假想敌根本就是虚无。
遵从内心,适应环境,所以从衣服的着穿上可以看出什么?
一盆全家人的衣服,男性长辈,女性长辈,男性子辈,女性子辈。规规矩矩的四口人家。
男性长辈的衣服上满是污垢,袖口,衣领,口袋,洗不掉的油漆油渍和铁锈。布料有些褪色,整体是有些变形的。
女性长辈的衣服里没有一件是裙子,只有沾满了油渍的黑色系裤子。偶有时间可以看到新布料的踪迹。
男性子辈的衣服初初一看,挺干净。细细一瞥,全是一些洗不掉的陈年污垢,连年累月,在还是手感不错的布料上积攥着。
女性子辈的衣服是最干净,也是最漂亮的。污垢不多,布料变形很少。
依次看来,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从衣服的质感可以得出这家人的生活水平,从衣服的污垢多少可以看出这家人的生活环境。从衣服的污垢属性可以知道这家人的属性特征。
一家人的着装已是有区别,又何况是整个社会。不同资产的人群穿着不同质感的衣服,不同性别的人群穿着不同样式的衣服,不同喜好的人穿着不同搭配的衣服。
人已个个不同,又谈何着装?又不是人人都穿校服。
人是干净的,其它的附加品就更是干净的。人开始变得粗俗低陋,就算穿上锦衣绸缎也是丑陋的。
没有人会因为衣服不干净而整个人就不干净了,也没有人因为衣服干净了就人也干净了。
归根到底,衣服是附属品,是物质,而人最重要的是精神。
古往今来,多少杰出的人是因为物质而流传于世的?就像老人们常说,“人死如灯灭”“金银珠宝,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就算是身着锦衣躺在棺木里,身边围满了各种闪着光芒的宝贝,不远处还有几位佳人陪伴。然后不要多久,一切都会被染上尘埃,变得面目全非。
相对的,一身舒适的合身衣着,一柄短剑,一把纸扇,或许再加上一个酒葫芦。带着轻便的包袱,去行侠仗义,去隐居山林,去寄情与自然之间,去看看这大好河山,去成为精神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