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从父亲的身上,孩子观察到什么是男人,什么是丈夫,什么是父亲,同时会思考什么是独立和勇敢。
可以说,父亲是孩子的教科书,更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
不过生活中,有不少父亲经常忘了自己的职责,没有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结果给孩子的成长和健康都带来不好的影响。
/ 01 /
不疼爱妈妈的爸爸
在孩子心目中,父亲往往是力量和坚强的象征。
往往爸爸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去好好爱孩子的妈妈,只有当爸爸用行动做出爱的示范时,孩子才会学到什么是爱,怎么去爱。
而如果爸爸妈妈经常起冲突,并且因此吵架甚至大打出手,那么孩子很容易产生恐惧、胆怯心理,并且还可能因此出现问题行为和心理失衡。
要知道爸爸用心去爱孩子的妈妈,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爱,也能让妈妈心中充满幸福感,这样的家庭,才会养育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 02 /
缺席成长的爸爸
从古至今,中国家庭一直有个思想误区:“男主外,女主内”。而这也让不少爸爸当起了家庭生活里的“甩手掌柜”,把孩子完全丢给妈妈们管。
要知道生活中,如果父亲总是缺席孩子的成长,那么男孩很容易缺少阳刚之气,变得有些“娘”,而女孩会在无形中承担起一部分男性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女汉子。
因此爸爸一定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每周至少和孩子沟通两次,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快乐和烦恼,让孩子感受到时刻把他放在心里。
/ 03 /
毫无诚信的爸爸
12岁以前,爸爸在孩子眼中,就是天,从心底崇拜和信任,爸爸的每句话对孩子来说如同圣旨一般。
然而生活中,有太多说话不算数的爸爸。比如答应孩子出去玩,结果总是以时间紧、工作忙为理由爽约,或者是直接用哄骗来搪塞孩子,以为孩子小,就随便编个理由敷衍。
这样的欺骗,一次两次孩子还会原谅,次数多了爸爸高大威猛的形象就会逐渐崩塌,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威信。
更可怕的是,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理产生恐慌感,连最信任的爸爸都说话不算数,这个世界上还能相信谁呢?还会让孩子养成对别人不守信的坏习惯,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品质和前程。
/ 04 /
脾气暴躁的爸爸
小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强,这其中就包括性格。
如果爸爸是个暴脾气,稍不顺心就打骂孩子,那孩子也很有可能如此,甚至程度更深。
另外孩子还会长期处于恐惧中,并且慢慢形成卑微、懦弱的性格,这样的孩子大多比较孤僻不爱说话,而且还缺乏自信心,情况严重的还会有严重的心理创伤。
长此以往,心理发育不健全,如情况严重还会造成心理阴影甚至创伤的出现。
爸爸们一定要收敛自己的情绪,学会用沟通、耐心解决问题,而不是动不动就暴脾气,给孩子传递一种正能量,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
/ 05 /
只顾手机的爸爸
生活中有不少爸爸上班忙,下班了更忙,一回家就窝在沙发里吃鸡、荣耀、看足球比赛.......老婆让他帮忙做家务,孩子缠着他一块玩游戏,结果他眼皮都不抬一下,还是不动如山的坐着。
爸爸因为手机而忽略了孩子,这无疑是一种冷暴力,孩子会感觉到爸爸是在敷衍自己,自然也不愿与其交流。
渐渐地亲子关系就会有了隔阂,孩子性格也会变得孤僻、自闭。
此外孩子的习惯大多来自于成人,如果爸爸整体都抱着手机,那么孩子也会慢慢喜欢上电子产品,而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时间久了很容易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 06 /
控制欲过强的爸爸
爸爸控制欲太强,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听自己的,完全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这样的爸爸严重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和发表自我看法的机会,会让孩子产生“我不会”“我不行”“我不好”的心理,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性格懦弱。
此外,大男子主义的爸爸大多习惯高高在上,这会给孩子不小的压力,亲子关系也会存在不小的间隙,最终产生不良影响。
要知道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允许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给他们表现的机会等等,这样他们才会慢慢挖掘出自己的潜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