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本讲如何阅读的书,是一本让你学会“深”的书。
我有一个怪癖,不管手里是什么书,我都会预先假设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书,而且会在看到标题后来确定那是一个什么价值,然后去书中找到那个价值。这个怪癖让我受益颇多,也让我备受折磨。
在看到《深阅读》这本书时,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是让我学会如何阅读,于是我就抱着寻找这个价值的目的打开了这本书。结果就是我在欢快地读完这本书后,发现如果抱着“学会如何阅读”这个目标来审视全书的话,那这本书简直就是排的乱七八糟。
可这又确实是一本让人可以欢快读完的书,因为这本书不难理解,并且还有许多让我深表赞同,备受启发的观点,比如作者说读书有三大意义:为了获取信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的度过独处时间,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
书中还有许多让人备受启发的观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的“y=f(x)”观点。y是创意,x是素材。根据函数“f”,将对应现象带入x,即可得出“y”。世界上的所有现象都可以用“y=f(x)”来解读,世界上的伟人,贤人和作家,都有各自的“f”。作者写这本书用的是作者的“f”,而我们也会用自己的“f”来解读这本书。这个观点让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各自不同的f,即人的思考轴心,因为X对大家来说是共享的,得到一个怎样的y,关键在于你是用什么f来处理x的。
可是这无数闪光点加起来,也还是不能告诉我“如何阅读”。直到我写书评时,我才发现“如何阅读”指的是一个步骤“选一个方法来阅读”,而这本书是在打造一个“深阅读”的体系。
阅读是一个有深浅的活,而且深与浅的阅读步骤都差不多,在阅读的每一个步骤上深入点,才能做到深阅读。
从目的出发,选一本书,选一个方法来阅读,输出。这算是阅读的大概步骤了,那如何在每一个步骤上都深入点呢?
“从目的出发”这个步骤的深浅,最是因人而异,因为这个深度,取决于个人主动性的高度。躺在床上看小说,对大多是人来说都不难,而水准越高的书,越是要求人具备相应高度的主动性。如果没有这个高度的主动性,那么一本有深度的书还不如一本言情小说,因为你根本就不会去看它一眼。而这整本书就是来拔高我们的主动性高度的。这也是深阅读的关键。
“选一本书”,具备一定高度的主动性以后,我们的目光就不会再停留在那些简单易食的快餐文化上了,但是这还是不能保证我们在这个步骤上可以深入,因为现在有太多的书籍都是名不副实,而我们又往往根据标题和封面来选书。为了避免这些陷阱,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比如面对新人的文学指南,阅读天才的一生,利用书评,去书店相遇一些有趣的书等。
“选一个方法来阅读”这个步骤往往是大家最看中的,市面上也有许多书籍专门讲这个。而所谓的“如何阅读”就是指这个。但如果没有前两个步骤的深入,那么这个步骤做的再好也不过是杀鸡用牛刀,浪费。方法有很多,不能每一个都用,每一次都用。而在这么多方法中唯有“自问自思”是需要我们养成习惯,始终贯彻在每一次的方法。一本书没有让你发问,也没有让你思考的书,无异于你X上全书,却没有高潮可言。
“输出”应该是所有步骤中最难的,而这也是主动性的最高高度。我们可以先从口头输出做起:向别人说清楚书中的内容。做到这一步以后,再用书写的方式来表达。至于如何书写,作者也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不要用俯瞰的角度来书写,而是以自己的感性,体验为主,并且在说明时尽量引用书的部分内容。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另一个则是可以加强对书中内容的记忆。有了这两个好处,“输出”这个步骤也就算是做到了深入了。
要想真正做到“深阅读”,四个步骤的深入都不可少,整本书最大的价值便是拔高我们主动性的高度,并且提供了一个深阅读的体系,而这也是市面上讲“如何阅读”的方法书所欠缺的。
如果你也读过这本书,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