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aco。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有两种家长,一种是“包办式”的家长,一种是“甩手掌柜”的家长,这两种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包办式”的家长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觉得孩子没有自己就是不行的。
所以想控制孩子的一切,最终导致孩子不具备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一首关于孩子的诗中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有研究发现,在包办式家长的教育中,孩子的执行力非常差,缺乏独立自主的思考,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事情,也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
作为家长,对孩子真正的关爱,不是包办孩子的未来,而是教会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
还有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学后,就开始做起了“甩手掌柜”,什么也不过问,甚至有些家长会直接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
其实,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想法和做法。在孩子上学后,家长依然需要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情绪等各方面的状态。
作为家长,首先不能撒手的是对自己的要求。孩子小的时候,他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
而家长就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所以家长的言行举止,甚至是心理健康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有时候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侧面也会映射出家长的问题。
所以家长在对孩子提要求前,先反省一下自己:
自己在要求孩子的时候,自己能不能做到呢?比如要求孩子不能玩游戏,身为家长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到不玩游戏呢?
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是培养孩子一些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孩子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起到重要作用。
爱阅读的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身。阅读除了能增长知识,还能增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坚持运动习惯,可以让孩子强壮起来。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团队意识、规则意识和情绪控制能力,可以塑造人的毅力,这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活动所无法替代的。
除此之外,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也必须重视,并不是说孩子吃饱穿暖不生病就可以了。
尤其是在学业压力比较大的环境下,学校和家庭应该达成共识,充分关注和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不管工作多忙,也要时常关心一下孩子的情绪,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
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要及时了解原因,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
其实,不少家长也明白对孩子的爱要有一个“度”,但实际是“关心则乱”,最后演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独立自主。
家长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学会适当放手。
一、不包办孩子的学习。
大多数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总是想尽最大努力帮助孩子学习。
但是提供帮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当。
即使是家长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有足够能力辅导孩子学业,也不能越俎代庖,对孩子的学业过于包办代替,或是严密监控。
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防止孩子变得依赖,丧失学习的动机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帮助老师掌握孩子真正的学业水平。
二、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兴趣爱好。
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时,很多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功利目的,去设计和确定孩子的兴趣方向,而没有考虑孩子的天赋特征和真实的兴趣,最终导致孩子丧失兴趣,痛苦不堪。
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机会,让他们广泛接触各种兴趣。
在尝试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专注于寻找他们真正的兴趣。
三、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校生活
家长应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规律性,对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但不要过多干预。
即便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也不要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就随意批评学校老师,这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但不要反应过度。
比如孩子如果遇到了校园欺凌,家长要及时提供保护和支持。
如果只是和同学发生了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反应过激,把矛盾扩大化。可以给孩子提供合理的建议,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家长不要因为对孩子的保护欲,而处处冲在前面,因为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独自面对风雨。
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做父母并不容易,但应该承担起做父母的责任,把握好亲子关系的界限。
总而言之,不能撒手的地方绝不撒手,应该放手的地方要舍得放手。
【美可玩故事】,用梦想点亮孩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