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从未认识过自己,每经历一次酸楚与苦痛,觉得自己成长了,其实是自己越来越麻木和冷漠了,真正的成长或许是使人变得温情,因为越来越了解这世上每个人活着都不容易。
今天摄影展的作品被拒了,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爱摄影的,却突然发现自己从未去认真地思考过为何爱摄影?它带给过我什么?如果说摄影也需要天赋的话,我是没有这种天赋的,因为我是一个联想主义者,脑子里天马行空各种想法,却少有逻辑,一个又一个的灵感最终也难免落入俗套,哪怕是极其细小入微却又相差千里的事物,我也如此地麻木,只是在别人发现并记录之后 才知感叹一声“真好啊”。好在哪里呢?我没发现的我没觉察的都是好的。
原来我很多时候都是眼高手低的,不屑于做一些事,同时,这些事如果我做了也是做不好的。因为自小也并没有去放空思想全心全力地去专注于一件事,如果说高考不是这样的话,那它或许可以是所有大学生的骄傲了。
有时觉得自己超级开心,即使都想不起一天都做了些什么,就自己傻乐呵,其实这样也挺好,经济学上讲人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幸福追求效用,其他的都是手段,所以只要我们是快乐的,用什么样的手段又无可厚非,只要是合理合法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历了很多事,有时候自己回想一下,都很模糊,然而它们却有着无形的影响,潜移默化大概就是如此,经历皆成长,反所经历皆成性格,这些话大抵是不假的。
什么时候才是真正快乐的?对于我来说,就是眼前一片空旷,就是去感受异国风情,就是闻到茶叶飘香,就是安下心来去沉浸在一本书里,说到底不过是新鲜的一切和平静的内心让我感知到幸福。
人能够持续快乐吗?大抵是不能的,总有一些扰动情绪的事物,而我恰恰喜欢这些扰动情绪的东西,不然生活也太单调乏味了,正确的态度或许是接受这些情绪,认清这些思维的歧途, 然后恰当的释怀,向前看,慢慢走。
有时候想得很清楚,过得很自在悠闲,有时候又突然像走进了死胡同,钻进了牛角尖出不来,这个时候是控制不住自己的,知道是不合适的却也无济于事。
觉得大家一起热热闹闹也舒坦,然而一个人插着耳机走在路上也心安,那么为何时不时又会落寞呢?现在真正体会到了,我不必对一件事太较真,即使真的太在乎,放久一点,甚至过了那几个小时,想法就会完全又不一样,所以何必执着于一些情绪,产生一些情绪化的东西,事后让自己后悔呢。
有一点,我仍然未变,就是我变得很快,道不同之人是可以迅速戒掉的,不需要遮遮掩掩的那种,你能感受到我的日渐疏远,但我绝非恶意,经历的越多,越想对这个世界温情,越想让自己善良真诚,然而这与人际关系的选择并无太大关系,偏偏也是奇了怪,对于友情如此,爱情却最是扰人,什么公式定理套进爱情的模型都不合适了 。
可以一秒钟深情,一秒钟移情,不以为这只是曾经的自己,其实一直未变,只是变了形式而已。
最近几天读心理学方面的书,发现心理学研究人都把人当做一道题一样,细细的解剖,每一个部分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去阐释去理解,然而这道题却是无解题,因为即使细细的分析,我仍然认不清自己。
吃饭的时候和班主任说了这个事情,老师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瞬间心里明朗了很多,其实原来之前很多的无措茫然都不过是由于经历有限,所以还年轻,怕什么呢,经历的越多,成长的越多,越能好好的认清自己,认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认清自己在社会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我不敢去轻易地为一件行为下定义,因为我就是一个善变的人,这大概是因为每一种状态我都满足吧,无论如何,舒心都是最容易又最难达到的,英语单词cardinal 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很重要很基本的东西往往最难达到。
我不能说不了解自己,可能我更偏向于不理解自己,今天突然想到,我愿意对这世上的人都真诚都善良都宠爱,但这世界莫要对我倾付真心,那样会让我痛苦。为何这样呢?仿佛有一点自虐倾向,但是现在想想的确如此,一点偏爱便使人娇纵狂傲,一点恩宠便使人患得患失,自我觉知和自我意识都沉睡了,仿佛一个人同时扮演了两个角色,而这两个角色又互相矛盾着。
读了一些心理学的内容,发现颠覆了之前的认知水平,或者说之前的认知就是错的,怪不得之前大一思修老师说你不要以为这门课你什么都知道,其实你知道的都是错的。为什么至今两年了仍然对这句话记忆犹新,大概这句话也颠覆了我的认知吧,其实我需要时刻记得时刻提醒自己:我这样做真的对吗,即使是撇开对错不谈,事后我会后悔会遗憾会懊恼会沮丧吗?
心理学研究发现,其实人可以做出两万多种表情,然而如果我看镜子中的自己,我也不会认清自己是基于什么样的情绪下有什么样的表情,如此想想,自己也是生活得挺麻木不仁。
无论如何,去原谅去体会去听去看去实践,视野开阔了心胸开阔了,自然就是一个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