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网一天(wm197049)
断网一天,回到真正的我。
原先酒席上曾和朋友们调侃过,活成真正的人,需要“三无”。哪些“三无”?就是无网络、无钥匙、无金钱。
没有网络,就是没有了羁绊和牵扯。缘来缘去,随风顺水,不刻意,不纠缠。没有钥匙,第一没了责任,第二没了权利。担当任何权利,又是有责任的,钥匙可不算个好东西。没有金钱嘛,随钱而来的乱七八糟,都没了。因金钱而导致的人心乱相、物欲蠢流也不会污染自己。
如此,才可见真的自己。
那只是个理想趋势。今天早上,跑步回来路上,神清气爽,边走边寻思,突然觉得,整天手机上面浪费时间基本有两三个小时,真没啥意义。尤其微信之类。
其实,好多人不会用微信。首先,微信的对方是根本不懂得你正在干什么呢,也不管是什么时间段儿,“叮嘀咚”一声,你怕耽误事儿,着急看时候,对方竟然是个“嗯”,要么是个“哦哦”。但是,看手机的你呢,倒又用了半分钟。不看吧,不知道什么人的什么事儿,看呢,真是哭笑不得,要么是个卖萌的图图,要么是段儿无聊的视频。
这种情况,尤其是对于有几千微友的人,浪费时间更严重。还有种情况,聊微信看得出来人的素质。有素质的人,会打个腹稿,把需要聊的东西一并发过来,然后呢,你再把回答或者情况全部一次性发过去。这样一来,都不浪费时间。而好多人聊微信,就像面对面说话,你一句,我一句。
即使面对面聊天,有的人谈话效率高,有的人就是谈话效率低,不是重复就是啰嗦,词不达意。
微信上的人分这么几等,爱用视频聊的,爱用语音聊的,用文字聊的,用整段文字聊的。越知识水平低的,越爱用视频和语音,这是个事实,不是对谁的贬低和侮辱。因为什么?因为对方不考虑你的环境。比如说,有人在你开会的时候,突然用语音和你聊,怎么样?
当年刚有了微信时候,本身就察觉到,侧重用QQ的人比只用微信的人素质要高。任何一种新的通讯方式,刚开始试水的基本上是精英阶层,大其道广泛用之的,都是低素质阶层。
再说下网络。说实话,现在网络上面有价值的东西,比例在迅速下降。因为什么?因为网络上面,没意义的东西在呈几何级数增长。尤其是自媒体泛滥以来。即使有价值的知识,也被分割成各种各样的碎片化零星东西,一版再版,正版又翻版。
比如你百度个“曾国藩”,各种词条层出不群,“曾国藩识人的四点”、“曾国藩何以用人”之类,各种版本的只言片语,要么是篇短文,要么是个感悟,再不就是用勾人的标题,加上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再来几个图片,混个文章。纯粹是文字垃圾,小品文。没有多少价值和意义!倒不如好好买本《曾国藩家书》好好读读。但是,没时间又成了绝好的借口。
这样会导致什么呢?就是导致满大街啥都能扯上几句,又啥都不懂的人。
再不就是新闻,不同媒体关于同一新闻的再版新闻。关于新闻的新闻,关于母新闻的子新闻。关于主新闻的枝干新闻。关于不同层次,不同等级有权、有钱、有名、有历史、有故事的人的不同角度的新闻,极其生活,极其言论。
乌七八糟。
还有,就是自造的这视频,那图片之类的垃圾。网络信息正走向乱、滥、庸、浅、俗、寡。但是,真正要查个东西的话,一般是很难得到准确答案的。整个网络几乎成了文摘报加豆腐块儿凑就的小品文,要么是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无孔不入的广告!令人作呕、打擦边球的游戏。
真让人想起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那些三流杂志:《茶余饭后》、《古今传奇》、《天南地北》、《人间万象》……粗俗,肤浅,凌乱,腌臜。
断网一天。头脑清醒。深深认识到,这真是个莫大的污染。能在网络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实在不易呀。又想到那些中学生,更平添了几分担忧。(wm19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