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余漫!
新的学期又要开始了,平时在家调皮捣乱的小家伙们终于要被送到学校,爸妈们是否都齐齐松了口气呢?
杨姐告诉我说:“漫漫,你想得太多了。假期有小孩子在家里,虽然比较烦,没办法清净,但是他上学之后,我也没觉得我轻松多少。”
原来,杨姐的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她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盯淘淘的家庭作业。可是淘淘是一个完全坐不住的男孩子,一让他做作业本就各种借口,好像做作业本不是他的事情,而是为了爸爸、妈妈做的。
杨姐十分苦恼:“你说的学习计划就算了,作业都不肯做,计划拟了也白拟。”
我问她:“那你拟了吗?”
杨姐:“……没拟。”
我:“没拟你怎么知道没有用?好的学习习惯都是从计划开始的。一开始的计划不一定是最适合他的,但你只要把做计划的方法教给了他,并给他养成了这种习惯,以后只要监督他计划做好了没有,有没有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是不是要轻松很多?”
杨姐:“但是……我不会呀。”
很多爸、妈可能都有这样的痛苦,自己的工作计划就算了,学习计划要怎么理?学习好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完全不记得了,从哪一步下手。今天,我就来讲讲,孩子的学习计划到底要怎么理。
其实我之前应该也说过一些,但很多爸爸、妈妈大概没有看过,现在我再具体的说一遍:
第一、教科书目录,就是学习计划的第一步
很多教科书发下来,我不知道大家没有特别注意过目录的功能,目录是一本书的“总纲”,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都在目录上可以体现。
所以根据教科书的目录,我们就可以首先先整理出一个“知识树框架”,这个框架出来了,再往里面添加内容。
拿数学来举例:知识树框架里的所有公式,总可以例进去了吧?
如果有辅导参考书,那么部份辅导参考书也有这种:知识树框架的示意图,也就是所谓的“学习大纲”、“重要知识点”等等,这些都可以做为“知识树框架”。
基础知识框架有了,重点知识点也有了,那么一个学习需要学习哪些内容也就有了。
第二、辅导参考书、老师所例的重点知识
随着老师上课的进度,老师会提到许多重点知识,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根据自己的掌控,将没有理解透或者需要重复记忆的部份重点记录下来,方便以后随时“复习”。
这点为什么单独例出来讲呢?就怕有的人以为自己把知识树例出来,就可以不听老师讲课了,大错特错。老师讲的是一个答题的思路,也会强调哪些是重点内容,不要觉得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很多,有的重点是考试重点,而有的重点则是属于基础知识,未来学习新东西时必须掌控的东西。
就像建房子一样,基础没有打牢,你想要往上面建房子,越高越不牢固。
第三、按科目不同,制作不同的“知识树框架”
数学、语文、英文等,各科的“知识树框架”是不一样的,大部份人在整理“知识树框架”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像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会比较好整理,因为公式比较多,好像公式掌控牢了,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而语文、英文、历史等,就比较头疼了,好像都是“口水话”。
1、理科:公式
2、文科:理解
3、语言:重复
拿语文来举例,主要分为现代文、诗歌、文言文、古诗词几大块,不管是哪一块大量的阅读都非常重要,没有大量的阅读没办法形成语感,所以在上小学的时候,多读课外书,就是为了积累语感。
除积累,也有一些小技巧:
(1)文言文通假字,必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能多古词今译,通假字,这些是必背项。
(2)环境渲染:不管是文言文、现代文,文中都会有一些固定的词透露环境渲染的常用规律,自己要学会总结,用自己习惯的联想法加强“归纳总结”,这样下次遇到类似的,才能够对应出相关答应。
比如月亮,圆月跟残月的区别在哪里,拿到已经学过的文章中去分析,1、2、3例出来,绝对有规律可循。
(3)感情渲染:这篇文章讲的是离别,还是思乡,通读了整个文章后,有的人能够直接做出判断,而有的人可能还云里雾里,不知道在讲什么。
那么这个时候,就要看它文章里有哪些特定的环境描写,之前也提到过,比如月亮,什么样的月亮,夜色的星星是亮是暗,柳树的叶子是绿是黄,写的是春天还是秋天等等,这些都有特征。
只有归纳出来,在遇到相似的描写,才能够直接反应出来。
有人说:我有想法啊,可是跟正确答案差很多。
很简单——那么以后你归纳的时候就朝着正确答案方面归纳就行了,找到这个通路,强化记忆。别扯那些七七八八的,没用,你的目的是拿分数,不是发挥想像力。
第四、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树框架”
在开学初写的“知识树框架”可能跟学期期中和期末有所区别和调整,不要怕懒,没关系,可以大调,只要你该掌握的东西都掌控了。
一个学期下来,每个科目有好几张“知识树框架”都行,一开始掌握得不准,多画几次就有感觉了。也不要觉得在画的时候是在浪费时间,其实你是在整理、归纳你所学到的东西。没有人能够一下子就归纳到特别好,都是从笨拙到精准,一步步慢慢来的。
你在归纳的过程中,不仅重复了你以前所需要掌控的知识点,查缺补漏,也你也在不断学习“归纳”的方法。在学习中,归纳是一项加分项,能够“事半功倍”。
第五、归纳和寻找通路都很重要
为什么有的同学在课堂中听老师一讲,下课他不用花太多力气就全部记住了呢?除了专心听讲,其实他是形成了自己的“归纳”方式。
举例:当数学老师在上面讲公式跟例题的时候,他在心里不断重复公式怎么背,随着课堂的时间,抽空还在纸上默写了好几次。
老师讲的例题,他没有直接背答案,而是整理老师的解题思路:根据公式,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转了一个弯,是从题干中的哪一个条件获得的,为什么?
脑子里转一遍,得出自己的一个思路。在老师讲完题,让做其他例题的时候,用自己归纳的解题过程试做一遍。
往往大家觉得,差不多的例题都行,但一遇到其中某个条件转了弯,不搞不清楚了。那么也就是,这个转弯的未知条件要怎么获得,你在归纳的时候没有找到通路,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找到这条通路。只要通了,遇到类似的,你就能搞定了。
学会了找通路的过程,以后即使遇到其他有未知条件的相应例题,你也可以找到通路,因为你已经会找通路的方法了。
就像你要去一个地方,别人给了你一张地图,而你已经学会了看地图,并不需要别人告诉你要从这个地图上的某条街走一某条街。你只需要一个起点,一个终点,你就能过去,至于怎么过去的,是你的事。
当然,若是你能够用更快捷的方式过去,你就是天才!
第六、有了知识树框架,如何执行学习计划表
其实上面讲了那多,都是在讲“执行”上面的事情。就像大家所说的那样,知识树“框架”并等于学习计划表,但我为什么又要重点讲“知识树框架”呢?
如果没有知识树框架,下面的学习计划表很难做。你的学习计划表的目的是为了让你掌控整个知识树框架,不把这个理清楚,天天让你做一百道题,也不一定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知识树框架做好了,就可以根据每个科目的不同特殊做一些“学习计划表”了。
比如需要背诵的科目:你的学习计划表上是不是要留出“背诵”时间?
举例:(1)古诗词背诵:这个我一般很少特意抽时间背诵,虽然很多年过去了,我依晰记得我大部份在上课老师讲分析的时候,就背了下来。或者抽其他时间,弄张方便携带的小纸条,随便哪个时间背。
也就是现在的“碎片时间”被我用上了。
(2)大段文字及英文背诵:人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背完,所以弄一个摘抄小纸条、卡片之类的,随时拿出来背一下,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你也不用担心你背了这个,夫不会漏掉那个,“知识树框架”已经帮你框好了,你只需要查缺补漏。
每天还可以特地留出一些时间有来“背诵”,不要在意背的是哪个科目的,去查看一下“知识树框架”,哪一棵树上最近需要背的比较多,就是哪一科。
(3)归纳、整理时间:这个一定要每隔一段时间做一下,尤其是梳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在梳理归纳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很多相通的东西。相通这处不需要重复记忆,可以成为合并项,节省时间。
(4)做题时间:查一下知识树框架,已经掌控部分不用做重复的工作。如果怕自己时间一长忘记,可以让你隔一段时间再找相对应的新例题出来练习。这也是查缺补漏的过程。
(5)学习计划表:把每天的时间细分出来,不需要具体到每一分钟做什么,但可以把每天的时间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做干什么。
比如:早晨的背诵时间(每日)、课后的作业时间(每日)、课外阅读时间(每周)等,根据每一个学期和每一个阶段学习状况的不同进行调整。
奖惩制度:每天都完成了学习计划表上的事情,可以奖励一颗小星星,达到多少颗星星可以申请“奖励”;没有完成当天任务,是扣除小星星,扣除多少颗后会有处罚。
奖励可灵活多变,比如“请假制度”,10颗星星可换取“请假条”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