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习惯不同,看是小的事情,也会影响家庭和谐。
儿媳晚十点还要吃点东西
李东开了一个理发店,今年37岁,他的妻子26岁,人长得很白,微胖。
李东很孝顺,在高档小区为自己和父母买了两套房,是对门,满以为这样住起来会很方便,互相也有个照应,谁知却发生了矛盾。
李东特别宠着自己的妻子,每天两个下班回家已经到十点了,他们经常在外边买点吃的东西,准备回家吃。
每当这时,李东的妈妈,总是把门开着,在家里等着他俩回来,看到他们到了十点还要吃东西,觉得这样做不对,就在楼道大声训斥儿媳,说的都是对儿媳健康有利的话。
儿媳也不说什么,等婆婆说完,回到自己屋里,就哭闹起来没完,李东没有办法,两边都说不得,只好两边哄。
时间一长,李东觉得很累,他把这两套房子卖了,自己在别处又卖了一套房,让自己的父母先回乡下住,等再攒点钱,给父母选一个离自己家不算太远的地方,买一套房。
妻子吃得少,晚上9点出去吃宵夜
林涛和妻子、儿子小家三口和爸妈住在一起,家里自然是妈妈做饭。
林涛的妈妈不吃辣椒,她做的莱中一点辣椒也不放,林涛的妻子是无辣不欢的人,每天都吃得很少,林涛心疼妻子,又不好跟妈妈说,经常等妈妈睡下之后带妻去吃麻辣的菜品。
眼看孩子一天天长大,林涛在自己家附近买了一处小的房子,给爸妈住,这样让爸妈帮着带孩子,饭呢,分开吃。
林涛这样安排,既能互相照应,又有自己的小自由。
林涛他自己会做饭,每天都尽力哄妈妈和妻子,让她们高兴。
满桌子的菜,没有我能吃的东西
吕华是一个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每天都很忙。
这一天,她对自己的同事说了一件事。
头一天晚上,她回到家里时,又累又饿,看到婆婆弄了一桌子菜,心里还很高兴,走近一看,没有自己能吃的东西,索性告诉婆婆说,她在外边已经吃过了。吕华什么都没吃,就回屋去了。
同事很好奇的问:
“都是什么菜呀?"
吕华说:“蒸的土豆和茄子,黄瓜、葱、生菜、都是生的,还有大酱,花生米。”
吕华继续说:“居然拿上来一盘花生米,花生是菜吗?从来没听说过。”
同事一听,就知道,这个婆婆是东北人,这样的一桌菜,有的东北人能吃撑着了。
这个扣肉可好吃了,快吃吧
贺珠的婆婆对她很好,因为贺珠的工作忙,家务一点都舍不得让她做,每次对贺珠说话时总是笑呵呵的。
只有一点,婆婆喜欢做扣肉,而且做得非常好吃,而贺珠却不喜欢吃肥肉,婆婆每每劝她吃,她有点吃不下,很为难,又怕婆婆扫兴,就慢慢咽下去,但是总觉得不舒服。
文一心的想法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一时间很难改变,当婆婆的也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儿子适应,大多数的儿媳都不适应,但是儿媳一般不会说出来,会选择忍受,婆婆应当关注一下,每顿做一样儿媳愿意吃的菜。
另外儿媳长期形成的习惯,婆婆不要试着改变,反而会闹出矛盾来,因为有些习惯不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