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逻辑
上小学的时候,自己一直是老师喜欢的那类孩子,后来家庭出现变故,感觉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变化,从开朗乐观变得胆小,不敢惹事,生怕给家里带来任何负担。
我们往往会发现,人在胆怯中是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更谈不上梳理自己的成长规律了。就像是被绑住了手脚,无法舒展。
但是,可能是秉性使然,一直认为自己的内心有一颗小太阳,即便是蒙上了一块布,也不能永久遮住他的光。
2018年自己在事业有了突破,而且是兴趣所在,内心不胜欢喜。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成长路线,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有固定成长套路,才能平复日常知识焦虑,为人生助力。
寻找方法的过程往往是没有头绪的,我开始疯狂的学习,报学习班,看各种书籍,然而逐渐发现这样学习的内容是非常零散的,我学习到的东西是一地的碎片,没有办法组合成有结构的、条理清晰的框架。我深刻的感知到这样的学习方法不能快速的自我突破。
思考人生
2020年初,疯狂学习过程中我开始练字,最初的想法只是单纯的觉得,我是一名老师,起码要让自己的板书写的好看些,从未想过可以从练字中悟出受用终身的方法。一写就是一年,到了2021年初的时候,无意中把自己最开始的练字本找出来,发现自己的字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此刻我开始坚定了继续练字的信心。慢慢的,练字已经变成了我的一个日常习惯。每天一篇再也不是负担。
经过一年的练字学习,我开始思考,变化就在点滴,终身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能早早的确定终身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坐标,按照坐标逐一攻破,便可以达到水滴石穿的作用,同时这样的学习是笃定的,一旦行为固定化,就免去了很多焦虑,人生,自然是明朗的了。
有方向的人生才是有希望的,少做无用功,用时间赋能,相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开始思考我人生的终极目标,我给自己定义的人生终极目标就是做一名优秀的讲师,我期待自己80岁的时候还能站在讲台上优雅的授课(为什么是80岁?因为我认为自己资质平庸,唯有不懈努力才能完成这个目标,到80岁的时候,我的同行都退休了,我总该可以了吧,哈哈哈)。那么逆向思维推导,一名优秀的讲师到底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第一,输入
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学习的内容要能够做到知识迁移,很好的应用到课堂上。
学习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每天通过得到APP听一本书,扩大认知范围;根据体系化的知识要点,每天制作一张PPT,储备课程资源;保证每月至少精读两本书,提升思考能力;每天坚持练字,把板书写偏亮;每天通读并抄写一篇古书经典,目前是道德经,后面准备抄写四书五经。
第二,健康
如果想让自己在80岁的时候还能讲课,首先我要保证自己能够活到80岁,所以,锻炼身体是必然的。
之前有7年的瑜伽基础,身体的柔韧度是比较不错的。人在老年时的致命疾病往往都是跟心肺功能相关联,所以,保证心肺健康是重点。瑜伽不能满足这个要求,我开始尝试跑步,但是由于我的工作性质,需要经常出差,经常为跑步的场地苦恼。后来,在同学的推荐下,决定尝试跳绳。从最开始的每天只能跳500个,到现在每天完成3000+。目前已经坚持跳绳92天,虽然体重没有太大改变,但是BMI和身体围度都下降了很多。即瑜伽之后,又找到了一个自己非常热爱的运动。每周六天,每天一小时,也成功的变成了生活的常态。
第三,输出
输出主要是文案的输出和语言的输出两种:
文案输出不用说了,就是参加了我们的写作训练营,目前只是记录了自己的日常,还没有清晰的找到自己的调性,目标是7年之后能够拿出一份属于自己的成品。
讲师除了要有知识累积,还要有声情并茂的表达能力,如何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要保证自己讲课的频率,熟能生巧。这项内容目前还没有做,不过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打算,准备开始运营自己的抖音号,重点针对语言表达能力制作短视频。
方法总结
大道至简可能就是这个道理。从小到大我们的行为都是从细微处开始着手,然而却缺少了看事情的大格局。只有明确了方向,做好了规划才能条理清晰,有条不紊。
这样的道理经常是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才能够看清的。
如今,我还在深度挖掘匹配人生终极目标所需要提升的个人能力,尝试将每一项想要提升的能力都落地成一个个标准动作。接下来,JUST DO IT
记得姥爷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不怕慢,就怕断”。还真是生命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一时的行为,而是习惯”
我,正在一点点改变自己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