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发生的两起关于滴滴的恶性事件,算是把滴滴逼上了舆论绝路,之前的“滴滴一下,马上出发”,而今成了“滴滴一下,立马就挂”。
两件事情相距仅两月时间,直到第二次出事,滴滴选择了暂停巨额利润,着手深度整顿,从9月初到9月15日,滴滴暂停夜间快车业务,并且及时添加了紧急联系人和一键报警的功能。
9月15日,滴滴重新营运夜间服务,并且限制司机必须是注册时间半年以上、安全服务次数超过1000次。
然而这些举动真能解决问题吗?
前日里听上海出租车司机聊起此事,大哥义正言辞地说:有个屁用,这就是滴滴给了社会一个交代,封住一些人的口。说好听些,叫方便出行,其实跟圈地赚钱也没什么两样。没出事前,出租车就不好做,出了事,出租车也受影响。
大哥一番言论,自然是站在出租车立场,直接遭遇影响的还得是快车司机。
9月上旬遇到一位快车司机,他开了也有些年头,但最近打算不再干了。
他说,合同期满后,就转行,这活儿已经没法干了。甚至奉劝过他打算入行的堂弟,他给算了一笔账,目前上海租赁公司月租金7000元,加上油费、吃饭、房租等,每月要承担1万多。换作过去,还能有些赚头,但现在平台奖励少,抽成高到近30%,而且就算有单也多是优先派送拼车,算下来,累死累活也就几千了,不熟悉的可能还得倒贴。
客观来说,在生活面前,哪行都不容易;在人性面前,也别讲究滴滴和嘀嗒之分。
滴滴的出现的确改善了出行,至少出租车大爷们拒载、漫天要价的垄断心态有了收敛——大冷天站马路边上等不到车,好不容易搭上车还得接受不打表的乘客,终于可以凭部手机就能解决了事。
但司机多了,弊端也不少,之前跑黑车、不跑黑车的如今都成了滴滴平台的合法营运者,这帮老司机除了在路上开车,还在微信群里开车,结果那些个有病的亡命之徒就给自己撩了一身骚。
滴滴司机参差不齐的问题,主要就出在审核上,为了壮势和捞钱,什么人都敢签——不认路的新司机一遍遍走错路也就罢了,但心理缺陷、精神病症的人,竟然也都能每日面对无辜乘客。
在郑州滴滴司机犯案一事上,老人家一句“我儿子有焦虑症、抑郁症”,就是给滴滴最打脸的铁证。
至少在司机审核这方面,出租车则更为严格,比如C照驾龄必须一年以上,必须政治清楚、身体健康等。
接触到的一位出租车司机也提到过此问题,他毫不客气地说,滴滴要是想解决根本问题,就学学我们,挨个儿重新审核一遍,但他们哪会花这么大人力和财力?
诚然,滴滴现在作出的改变,也还是停留在他们的线上平台,看似给乘客提供了自我保护的通道,但隐含问题的司机还在,他们该由谁来筛选?
无辜乘客吗?
写下此文,不为任何一方辩论,而是客观地有一说一。
问题永远存在,只是在相互对抗权衡的过程中有所缓解。滴滴不在的夜晚,出租车的问题再次卷土重来——一车难求的情况下,原本三四十元钱的路程,出租车司机张口就要三百。
出租车合法,滴滴平台合法,但合法并非合理。
在人性展露出丑陋阴暗一面时,人人都有责重新省视安全意识——过分信任之余,伤害到的可能就是自己或身边人。
我们曾信任三鹿奶粉,结果孩子喝到了三聚氰胺;
我们曾信任红黄蓝幼儿园,结果把所谓的老师“宠”成了容嬷嬷;
我们曾信任疫苗,结果被告知“不合格”;
我们曾信任某些理财平台,结果老人投进了积蓄,收获的却是追不回的钱和跑路的法人;
我们曾信任司机,结果年轻天真的姑娘竟掉进了“老司机”的狼穴……
您或许听不得耸听危言,但可别做只小白兔,别在觉得人间不值得的时刻才醒悟:“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样的话语教化不了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