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不是闲聊,是围绕单个或多个目标,进行讨论。
互联网公司套话比较少,一般不需要去贯彻落实什么思想,而是直奔主题,解决问题。
但有时一些低效地行为,会拖慢会议节奏,浪费众人时间。
首先,缺乏准备,匆忙上阵,会大大影响会议的节奏和进度。
除了临时会议,一般例会,都要做好充足准备:
调整好内容结构和逻辑顺序
罗列数据
整理搜集好,需要大家一起脑暴的问题
学会分类,调整好内容结构和逻辑顺序:
清晰的结构和逻辑顺序,便于其他人更好的理解,这样也多了很多集思广益的机会。
比如可以从内容,社群,活动,用户等多个维度。这些维度既独立又相关。在总结的过程中,比较高效地是按功能分模块讲述。
罗列好自己需要的数据:
罗列数据,不是直接拿着自己整理好的excel表格,放大比例,让同事和老板去睁大眼睛看。
Word,Excel的体验在于长时间阅读,但并不是快速适合演示。
比较好用的方法是用PPT,将PV, UV,DAU,用大号字体呈现出来,这就比放在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里清晰的多。
这样其他人也能明白,数据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而变化后,我们又应该做出哪些相应的调整。
整理搜集问题不是单单是罗列单一的提问,而是尽你最大可能给其他人更多可用的信息。
在充分让人理解了你的问题后,能激活发散和迁移出更多新的灵感。
此外,脑海里有逻辑清晰的思路,应该及时调用元认知,监控自己可能被撩拨带跑偏的情绪。
为了清楚的解释某件事,有时候不得不引用案例和故事,然而一不留神,发言者和听众都一不留神的被充满情绪的故事情节吸引。
然后,一系列毫不相关的发言和思考,便会加入进来,然后在偏离会议主题的路上,越走越远。
比如我们之前在复盘一次同城观影活动时,活动中一个女生,为了和另一个男生相约看电影,不顾相隔千里,硬是“强行”参与了活动,坐着飞机,从北京飞到了长沙,然后和男生一起晚上看了场电影。
当然,这个真实故事,后续很多情节的确容易让人脑补,这个女生为爱痴狂的情怀,说走就走的冲动,也撩动着每个人的心。
然而,讨论如果同事们继续讨论脑补后续,自然就和会议主题无关,与复盘活动无关。
其实完全可以概括为:我们在进行活动人员统计时,是否应该考虑或者安排一些特殊备案,比如,提供这类用户一些交通补贴或者鼓励支持效应。
这样既能让更多的用户参与,也能为我们后续反馈的内容运营,提供更多的爆点,引发更大规模的传播。
当然,开会的目标不是为了缩短会议时间本身;开会的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一本专门讲开会规则的书。
书里面提到站着开会。不过,我觉得站着开只能保证开会时间短——但时间短并不意味着有贡献。
哪怕你只开了一个30秒钟站着的短会、而没有建设性结果出来的话——也是个无聊的会议。
既然存在这么多问题,那我们又讲如何改善。那高效的会议,应该是如何的呢?
这里参考谷歌高效会议大纲:
①每次开会都必须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
②参会人数不能超过10人
③每个参会人都必须给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想法的话那说明他压根就不应该参加这次会
④不应该让某个决定等着开会才可以决定。如果需会议后才能做决定,那么该会议应该立刻召开。
懂得如何高效地开会,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工作问题,也是一种让我们了解组织行为的一种方式。
微信公众号:姚望运营日记(ID:iya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