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教约》一文,从几个方面,对我们日常的学习方式,态度,环境进行了导正。
先梳理一下最近几个月我的学习科目和学习方式。
科目一:读书打卡《知行合一》,每周学习1篇原文,每天诵读原文10分钟以上,然后写读书分享,分享长度100-500字。无论这篇文章300字,还是3000字,都是学习1周,都是每天读10分钟以上。
科目二:读稻盛经营学相关书籍,目前已经读完10本书。每天诵读一个章节5-30分钟,读完写100-1000字的读后感,最近读的书是《阿米巴经营-实战篇》
科目三:晚上临睡前读物,时间不限,类目不限,主要是企业经营,中国文化,历史等书籍。最近在读《论语》,一边读一边给孩子讲。
科目四:音频类,以“樊登读书”和”喜马拉雅“app为主,樊登读书以心理和商业管理类书籍为主,喜马拉雅以儒释道经典讲解为主。一般利用开车,家务,晨跑等时间收听,很少做笔记。
科目五:东方书院每周六上午的线下学习,盛和塾的月度学习,以及其他不定期的小组线下学习。除非临时有事,一般都会安排时间参加。
梳理完平时自己的学习科目,再对照《教约》一文,马上看出我学习的问题所在。我理解此文要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每天开始学习前,需进行道德自省。这也符合儿时经常听到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排第一位。昨天对待长辈是否尊敬孝顺?与他人的相处,有没有不合礼节之事?在公共场所,行走坐卧是否合乎君子礼仪?自己的“言行意”有没有欺骗妄为?很显然,以上这些都不在我日常学习的范畴内,虽然每日都有自省,但一般都是事情结果出来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开始反省。而这种每日对照,是避免我们“贰过”的最好方式。从错误后反省,到事前预防,就像是感冒吃药vs每天跑步。
第二 专心学轻松玩。我不是一个会玩的人,工作学习家庭之外的活动,基本就是跑步和游泳。即使外出旅行,往往也是以跑步的名义。每天给自己安排太多的学习任务,其结果是:时间永远是满的。即使是躺在泳池边,还经常惦记着工作及读书打卡。这样会让我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学习很容易出现疲劳感。
第三 质量比数量更重要。贪多,这是我学习的弊病。其背后是一颗功利心,虽然看起来越来轻松,脸上笑容也越来越多,但成长过程中的自卑以及焦虑感,始终潜藏在我内心。这种自卑的表现就是会话多,表达欲强,经常说一些显示自己学问同时对他人无用的话。因为自卑和焦虑,所以给自己安排了太多学习任务。最近开始反省,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不就是为了明白认识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正确的学习和工作么?所以,在学习上,我需要做减法。
第四 根据我的兴趣和特长去学习相应科目。我的兴趣特长是什么?不知道。因为自我认知和家人、工作伙伴、朋友的认识一定有区别,很难确定。多找身边的人聊聊,也许是了解自己的不错方法。当前能做的,就是眼口耳意合一,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
第五 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场。在家庭,工作场所等自己可以主导的地方,安排好时间,营造一个开心,轻松的学习道场。每天写读书感想,今日实干,明日计划,今日反省,今日感恩。并在家人、朋友、工作微信群,与大家分享成长的进步与快乐;每天固定时间和孩子沟通当日感悟;每周团建分享;每月家庭会议;多种方式打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此文感受,进步源于践行。另附《教约》原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