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柳毅传》中写柳毅因遇洞庭龙君小女,而见到龙君。龙君乃人形,所住之处,很是豪华清雅,柱以白璧,砌以青玉,床以珊瑚,帘以水精,雕琉璃于翠楣,饰琥珀于虹栋。奇秀深杳,不可殚言。
龙君本人,“披紫衣,执青玉。”这是一个道士的形象。又写钱塘龙君,先是龙样子,通体红色,赤龙。样子也较可怕,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不久此龙化为人,则披紫裳,执青玉,貌耸神溢。
看来古人想象,依然以人为主。不过是在龙之一物上附会人性不同之处,暴怒则变身为龙,雷霆万钧,类似于绿巨人浩克;淡然时则风度翩翩,谦恭有礼。
龙的基本特点为“九似”,意即龙可九变,又有俗语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看来,龙与数字九关联较大。但到底是哪九种,则众说纷纭。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龙可显可隐,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可细可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
此为文人想象。
画家眼中的龙,别具一格,比如宋代董羽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总之,九不像。电视剧《西游记》里的龙王,倒蛮像董羽所说的龙。
但龙有翅膀是可以确定的,因为目前出土的西周器皿,有很多身负羽翼的龙纹。青龙居东方,这可能是本位思想。先秦纹饰中,青龙也有羽翼。
西汉的人们认为,龙形象身体细长,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鳍。头似鳄鱼,较瘦长。有翼、无翼皆有。角似牛角,细长,前端略弯曲。上下颚等长,上下唇分别向上下翻卷。——这倒像是牛。翼为鸟翅形。兽腿,短粗。足部分为兽、鹰足两种,三趾。
东汉的龙,则似虎形,身子也比较粗。角似鹿角;魏晋时期,虎形不变,但身子较细。少数民族如中原的那段时间,这个想象上出现了一些变化,龙,还是虎形,但身上有长毛。
唐以后,龙的身子不再像虎,而是像蛇了。有鳞。脖子里一堆项圈似的毛,这又跟狮子的一个特点相似。鹿角开始分叉。后来又有了四个爪子。
实则龙形多来自释典(佛经),以往的说法,龙可以随意变化。但是释典说不能随意变化,比如,龙可以变人形。但有几个时候不能变回去。龙初生时,不能变人形;龙死时不能变人形;龙睡觉时不能变人形;龙做爱时不能变人形;龙发怒时不能变人形。
这几个时候,不但不能变人形,其他形体也不能变,必然是本形。释典还不忘教育,说龙做爱是保持本形,比人强多了。意思是说,人在淫欲起时,简直就不像个人,所以文学作品里面会说某一个人“兽欲发作”。
三国时,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和尚带着徒弟在山中行走,每日靠小和尚寻人家化斋为食,小和尚年纪幼小,山道崎岖,常常摔倒,将化来的斋饭弄得脏不兮兮。小和尚将干净的留给师父,自己取水给脏饭洗个澡再吃。
师父便问:“你虽洗饭以食,但饭过水则无饭味,为何如此?”
小和尚答:“行乞去时晴还雨。”
便在河岸上找个地方将一碗饭扣在地上。师父闻言,默然良久,思虑不止。觉得是山中游龙迷惑扰乱了小和尚。于是赶到河边,以手中竹杖敲打河岸,忽然一龙受惊,化作一个老翁前来,叩头认错。
师父喝问:“你为何迷惑我家小徒弟?”
龙答:“本不敢迷惑,但你那小弟子容貌太帅,忍不住喜欢。”师父长长叹了一口气。
龙便问:“你们为何日日行于山中?”师父道:“行道只为化斋。”龙说:“这好办,从今日起,你们到我家吃我的剩饭。”
师父应允,对徒弟说:“你往龙室化缘吃饭,不许再带饭回来。”
小和尚便随龙而去,日日在龙的家里吃饭,吃了睡,睡了吃,无甚特异之感。某一日突然回头,见师父的饭钵里,沾着两三粒米饭,便取而食之,只觉味道奇美,非世间任何美味能比。便问师父:“这是天上的饭么?这么好吃!”师父默然不答。小和尚也不多问,知道师父想说之时便会对自己说。
小和尚爬入床下,手持床腿,师父在床上坐禅定意。那床突然飞起,直飞到龙的七宝殿上。龙和龙的姑娘们一起作礼迎师父,还给小和尚作礼。姑娘们抚臀抹胸,还对小和尚笑。
师父大喝一声,对小和尚说:“端正汝心,勿要动摇。这都是污秽之幻相,饭吃过了,咱们即将离开。”
但小和尚把持不住,慢慢挪动脚步,靠近龙。师父又道:“这龙虽有七宝妇人婇女,但都是畜生呀。你虽然是个小和尚,尚未得道,但需坚韧心志,不受蛊惑,此龙给你饭食,入口都化作蛤蟆,快快吐唾。”于是拒绝再食,不进龙庭。
又对弟子说:“龙在庭上与美貌女子行夫妇之事,乃是化成两蛇相缠,丑陋不堪。龙背上有逆鳞,砂石长在其中,痛入骨髓。如此苦痛,你羡慕个啥?”
小和尚却不听师父之言,回来后,日日思想龙庭之事,茶不思饭不想,不久病死。
这故事就说,龙做爱,必是本身,不是人形。
在我们老家俗传,见两蛇相缠,避而远之,恐怕也是因龙淫时显蛇身的缘故,老人们相信那必是龙。我爷爷便告诫我,见两蛇相缠,闭眼,转身,跑开。然有一日,我在树林边上,确实见两蛇相缠,因蛇身相同,盘成一团,很难分清楚是两条蛇,只见两头高昂,嘶嘶而叫,绿黄相间的身子,炫彩夺目,很是瘆人。我本以为那是双头蛇,心惊胆战,落荒而逃。后来才明白,是两蛇相缠,并非双头蛇。民间传言龙显身,双头为蛇,不足为信。但有古人笔记记载,道士捉龙,伺两龙交配之隙,补而捉之,乃是两条蛇。
可见龙虽多变,但终究有不变之时,反而是人,时时在变,时若鬼,时若兽,时如妖,时如怪。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见到的还是人,温润如玉,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