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红薯很多,奶奶家和外婆家都种的有,产量多的时候甚至会把个头较小的红薯一桶一桶地煮了给猪吃。红薯的吃法也多,蒸、煮、烤是最原始的方式,不怕麻烦的话还可以炸红薯丸子、煎红薯粑粑。由于炸红薯丸子过程繁杂,耗油较多,一般只会在重大节日制作,款待宾客。而煎红薯粑粑则家常多了,不用蒸,不用捣,只要切片裹着面衣,静静地躺在煎锅里变色就成。小时候父母事业繁忙,我常常混迹于奶奶家和外婆家,孙女和外孙女的身份不停转换,我不仅没有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反而很享受,因为奶奶和外婆对我都很好,经常给我买吃的,还不骂我。但我更留恋外婆家一点,因为外婆做的饭更好吃(从小自带吃货属性),那边的小伙伴更多。在红薯盛开的季节,噢不,盛产的季节,外婆会给我做红薯粑粑吃,外婆一边煎着,我一边蹲守在灶台边,流着哈喇子不停地问外婆“好了吗?好了吗?”,外婆总是笑哈哈地说快了快了,待两面金黄,香味四溢,外婆先用锅铲盛一块递给我,叫我小心烫,先尝尝。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快速地吹两下,然后咬一大口,往往被烫得跳起来,边哈着气边咀嚼,好好吃啊,外婆喜笑颜开。时光荏苒,如今的我离家千里,一年回两次家,在外婆家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不禁怀念。
凭着记忆和经验,我在这分享一下红薯粑粑的做法。首先选取一个粗细均匀的红薯,去皮洗净。
然后,切成5毫米左右,厚薄均匀的红薯片,如果切得太薄则红薯味道不够浓,切得太厚则红薯不容易熟。
起锅烧热水,待水沸腾,把红薯片放进去煮个一两分钟。因为面粉比红薯容易熟,我的那个平底锅又不太好用,担心面皮部分糊了红薯还没熟,所以提前去去生,注意一定要水开再下锅,而且不要煮太久,尽量减少营养的流失。如果你对自己的煎菜技术很自信的话,可以省去这一步。
在煮红薯的时候,可以切一点葱末,大葱和小葱都没关系,只要切得够碎就行,如果你不喜欢吃葱可以不加,但我觉得加了食材更丰富,味道更香。Btw,小时候不爱吃葱姜蒜,现在大爱啊,做菜的时候经常放,而且一如既往地爱着香菜。
拿一个大碗,加适量面粉,打一个鸡蛋,把葱花加进去混合,一遍用筷子搅拌,一遍慢慢倒清水,搅拌成半流动的面糊,太稀了挂不住,太稠了影响口感,这个大家自己控制,稀了加面稠了加水,放个图给大家参考。然后加入适量盐和五香粉调味,至于适量是多少完全靠感觉,做中餐就是这么“潇洒奔放”。而做西点则要严格按照配方来哦,材料配比不同,做出来的食品种类也不同。西点做的好的人我不稀奇,中餐做得美味的人,我很佩服,比如我妈,当然还有我自己(嘿嘿,傲娇脸,你来打我啊)。
然后把煮过一两分钟的红薯片倒进面糊里,用筷子辅助每片红薯在面糊里打个滚儿。
平底锅烧干,倒入适量油,转锅,使油均匀地分布在锅面上。调最小火,把红薯片均匀地沾上面糊,沿着锅边铺成一个圆圈(你随便放得很难看我也没意见)。当锅铺满,调中火,时不时转动平底锅,使之受热均匀,等一面煎硬,再调最小火,用筷子一个个翻面,火候控制同上。这个很容易糊,千万不能心急,别调大火!别调大火!别调大火!
待红薯粑粑两面金黄,帅哥美女吃它可好?刚出锅的时候,面皮很脆,鸡蛋和着葱花,在油的炙烤下散发出迷人芳香。此时的红薯完全成熟,颜色愈发娇艳,软软糯糯,淡淡清甜与面皮的咸完美配搭。等它们凉下来,面皮吸收了红薯的水分,会软塌塌的,是另一种风味,但我更喜欢口感脆一点的。另外提醒,如果它完全变凉就不要吃了,吃完身体会恶心难受,我妈和弟弟曾经中过招。
祝看我文字的和用心做饭的每一位,吃得健康,吃的漂亮(帅气)!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