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到短信时我正在楼下吵得翻天的小吃店吃米线。六点多的商场尤其拥挤,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群。刚点的小锅米线,等了好半天才端上来。饥肠辘辘的我抽出筷子迫不及待开动。
手机振动,微信提醒,是咨询部长发来的信息:你现在有空吗?
我回复:正在吃饭。
手机连续振动几声,她发来信息:快点上来做个试听!!我们帮你带着孩子!!你快上来!!!
被她的一连串感叹号轰得完全没心情回复。刚下了几小时的课,饿得前胸贴后背,好不容易备完课抓紧时间下楼吃饭。米线刚上来,就被催着回去上班。上次不是才千叮咛万嘱咐吃饭时间有一小时的吗?
我放下手机,不打算理会在一旁咆哮的“上级”。
手机再次振动。
她发来信息:上来了吗?!!做销售的老师不在,要帮别人代课,你快上来!!
心中怒火无法再压制,这莫名其妙的命令让人心生抵触。
我回复:正在吃饭!!要说几遍!!我一会儿也要上课!!难道就不用吃饭吗?!!
难得一次性用那么多感叹号,不过以眼还眼而已。与人发信息时我都会尤其注意自己的语气,因为文字看不到表情,更不知对方的反应,所以会尽量谦虚谨慎。感叹号是我绝不会选用的标点。那日收到十几个感叹号,着实让人心里不舒服,于是也猛打感叹号,让她感受一下收到感叹号的感觉。
随后没再收到她的信息。
2.
上一份工作离职时在人力资源部百般挽留下,我努力找到了合适的理由,说准备自己创业。我想,他们再怎么样也不会阻止我去发家致富吧。
于是,与人力资源经理谈话时,开诚布公地谈了自己的离职原因。她先是表达了“惜才之意”。随后说:现在行情特别不好,许多公司都倒闭了,你以为出去创业就是天上掉钱的事情吗?!你那个钱扔进去没几天就泡汤了,还不如在公司拿份安安稳稳的工资要紧!别去了,一定会失败的!!
听完后,额头渗出几滴汗。
我猜中了开头,却没猜中结局。
没想到每日与人打交道的人力资源经理会以这样的语言和方式来否定我的“创业设想”。
了解人力资源风格的人都知道,当离职这件事情上升到与经理谈手续交接时多半都决心已定,不会再有改变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一般会与员工谈交接事宜,说一些客套性的话语,前程似景什么的,为了以后见面时互相不尴尬。
人力资源部经理不按常理出牌的套路先是让我一惊,后让我更加笃定辞职的决心。
上周与以前的领导聊天时还谈起那次离职的对话,他笑答:这是极其恶劣的沟通方式嘛。
我答,当时,我也这么觉得。
3.
曾与一位外国朋友练口语时,他问了我一个当时觉得很莫名其妙的问题:你们中国人都是这么粗鲁吗?我一时困惑,问他到底何意。他回答:每次与中国人聊天,发现大家一点儿都不礼貌,让别人帮忙不会用please,请问和请求的开头也不会用could,would之类的词,甚至完成事情之后也不会说thank you。这让他非常困惑。难道我们互相交流时都是用吼的或者用感叹句吗?
最初,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后来给学生上口语课,发现孩子们的英语用法确实非常不礼貌。Close the door!Give me the pen!就连教学部长和外教聊天时都说:Tell me your telephone number!
听到领导说那句英语时,我无奈皱起了眉头,脑补了一下老外的心理活动。
说个please就有那么难吗?
从全世界范围看,中国的整体英文水平不低,因为全民英文从未像我们一样痴狂。然而学会了语言,却没学会文化精髓和思维方式。全然不知自己在与别人聊天的过程中已经遭到深深地厌恶。
连基本的“请”,“麻烦”,“拜托”,“辛苦”,“谢谢”之类的词都不会说,再真诚的恳求都是白搭。
言语可如春风,也似刀剑。是要春风拂面,还是一语断念,全在你一言之间。
曾见过许多领导。能力颇高者,十有七八;性格温和者,十有四五,沟通高效者,十有一二。大多数中国老板都是勤奋而庸俗,粗犷而暴戾的。也许是本身的文化基因问题,又或许是浮躁的经济环境问题,大部分管理者还是少了那份蓄深养厚的沉淀,和温文儒雅的气度。
但就如同“德高者为师”,真正意义上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绝不是单纯的业绩和能力上的强悍,而应是修养和道德上的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