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在一个爸爸群,看到爸爸抛出一个话题,说“不要觉得学习能靠兴趣学好,那是不可能 的,必须要靠意志力”。对于我这个人生崇尚“兴趣”至上的人来说,内心立马开始反驳……后来在群里有一次借这个题目做了次分享,因为我认为没有什么能够比“兴趣”更大的“内在动力”了。在《瑟谷学校》充分说明了一点——相信“人生而好奇”,每个人都会跟随自己内在的指引找到自己人生的乐趣,最后成就自己的幸福。
而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天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变成工作,那不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吗?
至今,我仍相信“兴趣”的力量!
然而,我们的环境不是“瑟谷”!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都会给到孩子很多干扰。
然而,很多人的成功源于“意志力”,难道我们不该训练孩子的意志力吗?
所以我们难免还是纠结于——到底该不该逼他练琴?到底该不该逼他写作业?这个度到底在哪里?……
我们很多人在传统应试教育中,会拿着“意志力”说事,比如在给孩子施压的时候,在与孩子各种冲突的时候 ,打着“爱”的名义,打着“将来你就会记得我的好”的借口去。这样,也许能培养出“意志力”,但你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
是当这种监督的压力消失之后,这种“意志力”还会在吗?
我曾经是一个极有“意志力”的人,在上学的时候,我的刻苦努力数一数二,而如今我看到自己却是一个极没有“意志力”的人,比如我需要靠“意志力”去改掉我的坏习惯,而我不得不去思考如何重塑我的“意志力”。我的头脑当然知道怎么做,但“知道”和“做到”的距离让我自己也异常的痛苦。我总是自责,为什么自己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就是在拖延……
我的“意志力”什么时候没有的?从离开父母的监督之后……不得不说,人还是大多喜欢安逸~
又或者,这种“意志力”的培养,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比如药家鑫那个极端的案例。有人说学音乐的人不会变坏,要我说,得看是怎么学的~
所以当我们片面的追求“意志力”的时候,也许就已经走偏了。
因为“兴趣”和“意志力”并不矛盾。
在《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提到很多心理学家科学家对“意志力”的实验研究,得出结论:“意志力不是一种技能,而是一种力量。就如同你的手臂和大腿中肌肉的得,用力过猛感到疲累,肌肉剩余的力量就不足以供给其他活动。”
如果是一种力量,我们关注的除了如何增强这种力量外,还要关注如何让这种力量的消耗不那么快,因为当意志力快用完的时候,基本也是人最容易犯错和崩溃的时候。意志力经常是用来对抗压力的,当他不足矣支持时,那后果自然会是被压力打倒。
今天看上一期的“中国新歌声”,湖北女孩程思佳有四个导师为她冲下来,然而她说“我特别特别的喜欢唱歌,但是没有专业的学过,从小到大都有录音的习惯,把自己的声音记录下来,一个人练唱歌,可以嗨一个下午都不觉得累”。(请你不要告诉我,这不是“学习”。对我来说“学习”是广义的概念)
《瑟谷学校》里列举了很多学生,如何痴迷的去钻研某一种爱好或技能,比如打鼓、研究数学、甚至五年不间断的钓鱼。
如果对于一个对此不感兴趣的人来说,可能无论调动多少“意志力”,可能都达不到这些孩子的状态。而这些孩子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似乎并没有刻意使用“意志力”,他们只是“享受”。其实这个过程中不是没用“意志力”,而是“意志力的消耗”是非常小的。同时又因为投入和收获的成就喜悦,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意志力”。
由上得知,“兴趣作为一个内在动力”是多么的强大。可是对于如果不是那么 有兴趣的事,如果我们真的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那么最重要的当然也是通过一些引导方式,而让他对这个事情产生那么 一些“兴趣”,这不是培养“意志力”,但会让他不那么 消耗意志力。《正面管教》里有一个观点叫“感觉好才能做的好”,有兴趣可以让感觉好起来,自然可以促进学习。但如果我们以说教、训斥、羞辱甚至打骂的逼近方式来让孩子进行学习,可以想像孩子在被培养了“意志力”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消耗,同时丧失的还有他们的自我。
所以,“兴趣”可以让意志力消耗的更少,可以让人更持久的投入。
也许你会问,难道如果不是以“兴趣”为前提的学习,是不是就必须靠强大的意志力来实现?是的,但不代表这一定是个“痛苦”的过程。
很多数据显示,意志力强的人取得的成就更大,因此“意志力”是一个人能够幸福的必备条件,因为“意志力”让我们每个人学会自我负责。那到底该如何去培养“意志力”呢?
我其实也很赞同一句话:“有时候 逼一逼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你真的有一点小小的突破和成功时,那个小成功会激励你走向更大的成功。所以即使一件一开始不感兴趣的事,如果能在引导的过程中,不断地取得小成功,让人在这里获得价值感 ,那也许就会把“兴趣”培养出来。
是的,我想说的是“意志力也可以培养出兴趣”,但前提是,你会提升“意志力”。
在《习惯的力量》中讲到提升意志力的方法很重要的几点就是:
一是需要“关键时刻的惯例”,也就是说当你做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当你的意志力疲劳时应遵循一套惯常行为,可以让减少意志力的消耗,从而让人取得成就感 。这时意志力会转化成习惯 。即在困境发生之前想好解决措施,然后在困境来临时依法处理,比如你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发脾气,有时候你发现你需要动用很大的意志力去改变自己。但如果你提前想好,当你在遇到某一件类似的事情之前,预想好自己如何处理的一个方式,然后不断的实践,慢慢你会发现你拥有了一个新的情绪处理习惯,而这时意志力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这时也许你发现你好像没在使用“意志力”了。
二是给予“自主权”会有利于意志力的培养,为什么“兴趣”能够让意志力似乎变得不需要,是因为这是一种内在动力,内在的自主权。书中讲了一个实验,就是两组志愿者被要求同时面对饼干的诱惑,不同的是一组被友好对待,另一组被冷冰冰的要求。没有人向诱惑屈服,之后研究人员让两组志愿者同时做了一件很枯燥的电脑计算测试。最后发现同时抑制饼干的诱惑之后,他们的意志力仍有剩余。最后被礼貌对待的学生很专注的完成了枯燥的测试,有更强的意志力。研究人员发现:核心的区别在于掌控感!——”当被要求去做一些需要自我克制的事情时,如果参与者能够帮助别人而让自己开心,那用到的意志力就会少很多,如果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自主权,只是单纯接受命令,他们意志力消耗的速度就会加快。“
因此这又与我们所传递的给孩子平等的权力理念不谋而合。所以智慧的父母,从来不做逼迫孩子的事,而是去学习如何启发孩子的参与感,通过参与感给到他们自主权,从而让他们学会为自己负责。而赋予自主和支配权的时候 ,你也会发现他们反而更加自律。
此外,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小小成功,在其中获得价值感 。
所以最终的答案是:“兴趣”不是谎言,“意志力”同样需要。这两者是可以互相促进 的。只是我们如果纯粹为了训练“意志力”,抛弃兴趣,又采用不正当的方式,那种“意志力”其实是暂时的或者有隐患的“意志力”。
说到这里,相信再面临需要靠意志力培养孩子某个习惯时,你会知道怎么做!不要“伤害”,只要给到“爱”!爱就是鼓励,就是尊重,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