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说的非常的清楚,又十分的简练,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
佩服古人的智慧,惜字如金但至今还未过时,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参考书,全靠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孔子说,看一个人,要看他的动机目的是什么,看他做事情的源头来由是什么,在看他平时安于什么,研究明白了,基本能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了。
打个比方,一个比较注重物质的人,做事的动机就是为了赚钱,做事情的源头动力也是赚钱活着赚更多的钱,而平时更是只能在赚钱的时候心里才能安定下来,没有办法不忙碌。
以前不理解,为什么要看一个人安于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渐渐明白他的妙用,有句话叫“君子慎独”,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能看得出他的品性,也才能体味完整的自己。
在人群中,很难有个体,也不太可能找到一个真人,为了适应外面的社会,每个人都不得已地要带上面具生活,只有回到自己的小屋,面对自己的时候,才能体察到自己的内心。
但,更多的人没有办法做到和自己相处,他必须要忙碌起来,必须要投身到工作或者游戏还有其他事情当中,不能独立于人群。原因就是自己没有能让自己心灵安宁的东西,只能让别人让事情带着他不停地转动。
而有的人,自己一个人也能看书做事,闲下来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忙碌的时候也能抽空放松自己,有自己所依存的东西,有让自己安宁的角落。
观察一个人,动机也好动力也罢,大部分人都能有所察觉,就算是当下没有办法看到,时间久了一定也能发现看明白一个人动机。但对于其所安的事情,我们一般不会去关注,但他却又十分地重要。
经典就是这样,随便一翻,就能有很多的能量,也会激发很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