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44期“空”专题活动。】
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学到“犬儒主义”,默默地觉得这个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好,如果人没有欲望,就不会有烦恼,虽然活得有些“卑贱”,但难道不比那些因为欲望缠身而辗转难眠的人更快乐幸福些吗?
可是,人怎能没有欲望地活着?
难道不想活得更舒服些吗?冬天不想待在暖气房里吗?夏天不想吹空调吗?难道不想吃些更美味更健康的食物吗?难道不想穿得更舒服些吗?难道不想自由掌握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吗?难道不想住得舒心些吗?难道不想出现能够真的风雨无阻吗?
光是外在的物质方面,就有足够多的欲望需要我们去填补。
当然,我们可以像名人那样教育自己:人真的不需要那么多;人要活得节俭,不要铺张浪费追求奢侈;人要追求精神上的高度,不要成为物质的囚徒。
如果我已经在物质上很富足,这些本就不在我的欲望范围之内,而物质上所表现出来的“平庸”,只会是我“精神高尚”的极佳表现----我的富足并不需要物质来表现,世人皆知。
如果我在物质上还很匮乏,那要做到没有物质欲望,其实很难。一方面,我们不是独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很难做到对别人的意见或是态度毫不在意。有太多的信息在告诉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什么样的物质条件是好的,什么样的外在表现是基本的以及更优的,为了表现得得体或是不那么“落后于时代”或者不那么“不合群”,我们便不得不为自己追求一些更好的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我相信我们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只为自己而活。一旦我们有爱的人,即便我们自己对物质并没有太多的追求,我们也会为了爱的人而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毕竟这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想到的并且能够掌控的“爱的方式”。我们会要为了家人有更宽敞的生存环境而努力想要换更大的房子。我们会要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环境而努力换更接近优质学区的房子。我们会要为了父母能够享受更好的老年而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健康管理方案。我们会为了爱人脸上的骄傲而努力追求或保持一份更体面更高收入的工作。
而物质上的欲望,总是与更多精神上的欲望相伴相随。
有一些欲望看起来与物质没有太多关系,比如爱,但最后大抵还是要通过物质表现出来。那些更博大的爱----比如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的爱,也总还是会通过物质表现出来----我们总要为我们所爱的创造些什么,奉献些什么,才能配得上“爱”字。虽然并不是说如果我们在物质上一无所有就不能表达“爱”,但如果我们在物质上拥有更多,我们便能创造与奉献更多。
放空欲望?我想我是做不到的。
即便想到人终有一死,即便想到人死后便什么都带不走,我也做不到放空欲望。一想到死,我就又想着死后能留下些什么,为我爱的人,为这个社会能够留下些什么。于是,我便又有了欲望。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欲望,我便没了活下去的意义了。
我没有学过佛法,不懂佛理,不过我想,佛家说“四大皆空”“放弃执念”,大概也只是在说不要被欲望所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