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没有读完,但是真的熬到了凌晨,朴老先生的故事真的吸引人,关于特殊教育,真的吸引我。
高考分数不好不坏,读了十五年学,唯一的梦想还是考上理想的大学,真的考上了,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就谈不上什么理想的大学之类。选择特殊教育,是因为当时觉得没什么专业的可以选了,当时无非就是师范,法律,管理,语言,经济。说真的,我真的不喜欢当老师,不想过传说中朝九晚五,上了班就能望到退休的日子。选择特殊教育,是因为他是特殊的,不是普通老师,还有就是自己左耳失聪,潜意识里多少有点心存芥蒂。了解过,国家开始重视,就业竞争压力小,前景一片光明,可就是,没有多少热爱。
大一一年,无所事事,上课,参加活动,兼职,出去吃吃喝喝。一些基础课,老师温柔点就玩手机,老师凶一点就记点笔记,像思修毛概这种课程,能逃的就逃了。和大多数大学生一样吧。中间也参加一些志愿活动,了解过一些特殊群体,能接受,但也说不上热爱。
大二了,学了《特殊教育概论》这门课,老师讲了课本上没有的一些东西,讲到了“南银北朴”,提到了中国特殊教育奠基人——朴永馨老先生,莫名就觉得很感兴趣,想着这大概是个有趣的老头吧。搜寻各种资源,在学习通上找到了《特殊教育和我:朴永馨口述史》。读的甚是开心,甚至满腔热血。
那个年代啊,没有个人,只有国家,真帅。老先生喜欢数学半导体,但国家让学特殊教育,就学了,这一学,就是六十年;当时苏联有专家研究蜗牛,不知道有什么用,但苏联有,我们就学。五年,同学们都学了一个方向,只有聋教育或者盲教育,朴老先生的,成了特教全才,背后的付出与努力,不言而喻。学成归来,天灾人祸,国难当头,竟没有老先生的一席之地。等待分配?坐等职称?老先生的选择,是下了基层,此后,二十年,苏联留学归来的他默默的做着一位平凡的特教老师。二十年后,国家稳定,特殊教育事业提上日程,国家需要他,不假思索,回到北师大,代价不大,就是工资少了。读完这些历史,反思自己,我还是太功利了。挣钱,就业,闲暇时间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的追求,也就这样了。对于特殊教育,我有了新的认识,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以后不管是做一位普通的特教老师也好,还是继续深造做个研究者也罢,我要想的问题,不是特殊教育帮我就业,而是在我们特殊教育起步时,我作为中国青年一份子,也为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出过一份力。谢谢朴老师,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狭隘。
一直相信一句话,大多数人的努力,根本没到拼天赋的时候。朴老师对于特殊教育有天赋吗?我看不是。本喜欢数学与半导体,一想便知道学理科的高材生,可特殊教育,教育学,心理学,哪个不是文科范畴。归根结底,拼的不是天赋,而是努力。“只要想学,肯定能学好。”从小在耳边被念叨无数遍的话,我才刚刚开始相信。但也不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还有就是现在。
如果说当初学特殊教育,只是分数在那迫不得已,现在的我,是真心想要去探索。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动力也是有限的。当我的动力成为中国时,我便强大了。老先生,谢谢您,晚辈定不负国,不负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