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大于方式,方式大于内容”,为了缓和我与那个高冷孩子的关系,我于今天早上早读即将结束的时候故意在全班同学面前叫他帮我一个忙。他很快乐地答应了,帮我把小学部一位老师的东西送到她的教室,用的是我的伞,好像有点小激动,把自己的书都给掉地上了。等了一会他回来给我送伞,并向我汇报情况。然后我才开始言归正传,让他自己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知错能改”的前提条件是“知”,所以当他说出自己这几天以及在家里的所作所为时,我真的很欣慰。至少他不是无药可救,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只是控制不住自己。接着我让他给我朗读一遍《孝亲颂》,如果他油盐不进我还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他认真地读起来。很快,他的声音沙哑,眼睛开始有点红。接着我给他讲父母生养他的不易,以及“百善孝为先”,特别是没有人喜欢和不孝顺的人交往。还问如果他是老板,他会不会选择一个不孝顺的人,他毫无犹豫地回答:“不能!”
等到他慢慢接受我的方式后,我开始递给他一面镜子,要他自己审视,并引导他从改变表情特别是眼神开始。不能给别人留下不屑一顾的印象,更不能顶嘴等。他答应了我的建议,然后也决定从今天开始好好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如果他真的能够越来越好,那将是我最大的骄傲!改变一个孩子就是改变一个家庭,如果他在此刻改变,一切都还来得及。如果换做在教室里批评他,他肯定会接受不了,毕竟我们的关系还没到那种程度。所以,需要自我提升,寻找更多的教育方法,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幸福,进而让更多的家庭幸福!
今晚的“梦想课堂”太过兴奋,积极程度无以言表。有学生因为抢着回答问题而生气,下课了也不让我走,非得延长五分钟,我说三分钟都不行。我差点没控制住局面!下课的时候有一个男孩哭了,把本子也扔了,说我不挑选他!我也好难啊!虽然精神可嘉,但我也绝不能纵容这种态度,还是批评了他,无论是谁,他的态度决定我的态度。现在想想应该是有些学生站立比较快,还不停地叫我,所以我就忽略了没有叫喊的同学。下次一定注意,多多给他们机会。板报也比以前好了太多,这就是练习的魅力!
今天学习的文章是《一心应万物》,大家看《论语》,会发现“仁”是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词,可在究竟什么是仁的问题上,孔子的说法却不一样,可以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孔子在论述“仁”这个字的时候,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仁”作为人类所有美德的总和,是一个人达到一定境界之后呈现的状态,根本不是一个僵化的定义可以涵盖的,是一个修到一定程度的人呈现的活泼的状态。可以说,孔子的心灵状态是根本,这是“体”;面对世间万物如何应对,这是“用”。孔子正是用自己一颗智慧圆融的“心”,去应对纷繁杂芜的世间万象,这就是“一心应万物”。
由于“仁”不是一个僵化的某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而是一个人修到一定程度呈现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心灵拥有高度智慧之后自然的显现、打一个比方,这种高度智慧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上面干干净净,没有预设什么立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镜子上自然会显现出对方的状态,以及在这种状态下如何回应和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对于开启内在智慧的“仁者”而言,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状态,自然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本不可能被一套僵化的逻辑所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