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我们总希望成功,总希望付出都有回报,总希望在短平快的获得认可。可是有时候成功总是那么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本来觉得已经拼尽全力了,但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那么是否换个角度想想,也许你更适合别的方向,也许稍加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也许是是擅长写作,却偏要做个画家;也许是是个关公型人才,你偏要去做个鲁班的工作;所以一直觉得发展的处处蹩脚,处处不够理想。所以,可不可以换个努力的方向,也许就柳暗花明了。
我的一位初中同学,现在是某大学美术系系主任,事业很顺利,但可以说这位同学在上学期间是一点儿也看不出出色的学习成绩,除了很喜欢写文和画画,但文字和画都不突出。高中后,他也成绩平平。但是高考他考得很顺利,走的艺术路线,考得师范类美术专业。事业发展的好,画也不错。他如此开挂的人生,其实有个亮点,就是他在坚持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和擅长的事,并一直坚持努力。所以他是聪明之人。
我的一位哥哥,纯理工男,重点大学药学系高材生,毕业时在公司搞研发,并且还出了成果。但是他上研究生时又修了管理的双学位,他自知更适合管理,不但读了药学硕士,还攻读了管理类的研究生,毕业后加着优秀的工作经验,一举跳槽就成功到了大公司的副总职位,没用两年时间就转成了老总,掌柜上千人的公司,下面分管9个副总。事业上如鱼得水,远远超过他当时做研发时的成绩与速度。聪明之人总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点。并在这个方向上高速发展。
好多的时候,光靠努力是不够,你要确定自己的擅长点,感兴趣的点,并为之努力,这才更容易成功。人的思维和大脑,具有模式的,有的人对文科擅长,对数学却望而生畏,这不会影响发展,只要你定位对了,我打算只在文科领域发展;有的人天生对语言敏感,可以去学语言,这样可以去学语言,发展翻译行业;也有对数理化敏感,可对文科科目就是提不起来兴趣,那就专攻数理化。不要难为自己,让自己的大脑去做自更适合自己的模式和领域。所有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尤其是在科研领域确实是在做他们的擅长领域,所以才有我们科学领域的年轻团队,平均年龄30岁的“悟空”研究团队,“基因测序工程”科研团队平均年龄才27岁,成功的案例告诉大家人一定要做自己擅长之事,对国家,对自己的发展都是可持续发展的稳妥思路和长远之计。
聪明的人总能发觉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为之奋斗,而不是随波逐流,在茫茫人海间浮沉于世。才能在擅长的领域中更加耀眼闪光!
趁年轻,大家看看自己的擅长之点,然后为之努力吧,相信成功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