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来琐事缠身,无暇他顾,但许愿每周更新,不想半途而废,遂作此篇。上次替人撰写清单,初尝该文体美妙,故沿用之。
2、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小鲜肉话题,老戏骨们一个个愤愤不平,炮轰年轻演员演技差、不敬业(用替身)、讲排场(动辄十几二十个助理),所言非虚,有图有真相。但,那又如何?他们要号召和提倡什么呢?限制小鲜肉们的片酬?如果不了解现象背后的产生机理,一切意见都只是抱怨或妄谈。
3、记得罗永浩的《老罗语录》中有一条是说年轻人的,看到一个初中孩子穿松垮的嘻哈服装,染着头发,在身上打各种钉和环,怎么看怎么别扭,但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年轻时的很多行为,别人也怎么看怎么不顺眼。最后老罗说,当我们看不懂或看不起年轻人的时候,通常只意味着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老了。
4、娱乐工业的消费主体是年轻人,不是说中老年人不重要,只是已处于边缘地位。相比年轻人而言,中老年人在影视娱乐上的消费投入要少的多。作为娱乐消费主体的90后、00后,他们的欣赏趣味、消费方式和价值诉求是那些老戏骨们很难真正理解的。
5、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白鹿原》中扮演鹿子霖的何冰老师,他在窦文涛的《圆桌派》节目中就说自己不太会用电脑和智能手机,那就更别说社交媒体了,老戏骨们普遍都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基本上都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反观那些小鲜肉们,他们或他们背后的团队,却谙熟新媒体运作之道,制造各种传播话题,让偶像和粉丝不断互动,加强联系,人家用的是互联网产品经理的玩法,那些老艺术家们望尘莫及,而这些才是时下年轻人的娱乐消费和社交生活的主流形式。
6、有人说,不对啊,之前《人民的名义》热播,就体现出老戏骨们还是有很大市场的,但是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部剧之所以成为热门话题和现象级作品,那些鬼畜视频和萌萌哒表情包功不可没,大量的公号自媒体共同参与,才造成如此盛况。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一部电视剧的好看的标准和流行的要素,已经跟过去完全不同,与其说是老戏骨们飚戏成就了这部剧,不如说是恶搞和多角度解读让它变的流行。
7、小鲜肉的天价片酬不是自己想要就可以拿到的,市场给制片方一个信号,觉得自己的投资是低风险高收益的,不然这个游戏没法持续。也就是说,现在满屏都是玄幻剧和小鲜肉的局面是消费者用钞票选出来的结果,如果你无法组织起足够规模的“高品位”消费力量,那就只能接受现状。也许有一天,这些被认为是“粗制滥造”的娱乐产品不再赚钱了,那么也不用呼吁,小鲜肉的身价自然回落。
8、作为观众,碰到不好看的影视剧,可以选择不看,或者回味经典,或下载舶来品替代,最多网上吐吐槽,可要提议限人片酬,限定影视内容那就是矫情了,你的品位不能强加给别人,只能用自己的钞票作为选票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实在不行,还可以众筹,自己攒个局。想想目前影视行业现状,有多少是不靠谱的管制造成的。
9、最近,冯小刚导演说中国电影质量不行主要是观众素质太差,喜欢烂片,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市场。这就有点甩锅的意思了。作为导演,在市场上,他们兼具艺术家和企业家的双重角色,艺术家要追求产品的艺术价值,而作为企业家,他必须要判断什么样的产品是有市场的,是观众心甘情愿买单的。不管是迎合还是引领,如果失败了,应该考虑的是自己的决策失误,而不是怪观众素质不行,观众没有义务陪你高雅。当然,导演也可以为了情怀,拍一部给未来的人看的电影,这没问题,但那就别计较“当下”的观众不买账。
10、经济学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律是冰冷的,它只会告诉现状就是如此以及为什么如此,而不在意你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每个人都可以用钞票表达自己的意愿,如果运气好,碰到很多志趣相投的人,就能形成一个细分市场。从这个角度来说,互联网让人们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哪怕很冷门的癖好也能找到一堆同道中人,于是你知道你并不孤单。
11、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是大哉问。如果因为小鲜肉和无脑电视剧霸屏就心生如此感慨,未免气量有些狭窄,那这个世界真的不会好了。但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一直在进步,以前交响乐和歌剧只有宫廷和贵族才能享用,后来技术进步,有了唱片、电影,艺术开始向大众普及,但普及过程中,那些被认为是高雅的成分被不断侵蚀,立于传统,于是很多人痛心疾首,大有礼崩乐坏之感。可事实上,我们知道,自从唱片和电影工业诞生之后,人们的精神产品才开始出现井喷式增长。同样的道理,面对当下,很多我们认为低俗、不屑的玩法,也许跟互联网结合以后会衍生出未来的经典之作,这可能就超越了我们当下的认知边界。始终对未来、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保持宽容,是个心理健康的重要表征,做个理性的乐观派。
12、清单体写作不追求严密逻辑推演和布局铺陈,在大的题目之下,每条一个小的主题,可联想、可发散,不求精深,只是提供角度,引发思考。当然,清单体带有明显的“干货”思维,追求阅读效率,忽视细节,重点模糊。不过写起来还是很轻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