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那间小小的节日服装店又装满了顾客,之所以用装这个词,因为它真的是唯一合适的词汇来形容那种人满为患的感觉。就是门口也大排长龙,等待的人群占据了整个便道;而每个人脸上也写满了期盼,决心用最好的装扮来迎接节日的到来;小孩子更是耐不住性子,累了就哭闹一场,之后就干脆一起拉着手玩了起来。大家都忘了社交距离,毫无顾忌的挤在一起;经历了一场末世感的疫情后,所有人都试着再去过回那些看似平常实则珍贵的日子。当然节日逼近,大家干脆放弃了那种小心翼翼,毫无顾忌的彼此热络起来。
这样的疫情让大家想起了上帝之鞭,但就算受了鞭刑之苦,日子总还是要过。粤语里有句话,叫“食得咸鱼抵得渴”,习惯了高高在上而无所顾忌的人们经历了这一番教训后,也暂时收敛了很多:鼻子再大的老外也学会了好好带口罩,再邋遢的人也会老老实实在商店门口用酒精洗手;但红男绿女们都试着“一晌贪欢”,有了合理的借口,那就干脆放肆一下:马照跑舞照跳,沧海不改,桑田依旧。按照法国人习惯说的,on n’a qu’une vie .
这样的小店在小城里得到关注的机会也就是一年两次:万圣节和圣诞节。平时老板和老板娘就是拍苍蝇也没什么动力,不要说小猫两三只,恐怕一天也未必有人进来。不仅是万物腾贵的今日,寡淡平凡的日子也是这座小城里诸多小店的共同命运;在这个全民社恐的时代,大家点点鼠标就可以予取予求,甚至隔着屏幕可以对货品极尽挖苦,送货小哥长得不帅都可以直接给他个差评,何必跑到店里去无聊的寒暄呢?但是,造成这样隔阂的东西,却叫“互联网”,听来也是让人只能尬笑两声。
不过这样的节日里,还是去实体店来的方便,群情汹涌下,不仅可以沾沾人气,更能照抄一些现成的装束;而两位店主得拿出看家本领,不仅要找出独特的节日服装,更要好好招呼客人,尤其需要搞定这些情绪和思维从来就不稳定的孩子们,毕竟他们才是真正的金主,而那些父母则只是流动提款机而已。想起超市里看到的南瓜都要卖4-5欧元一个,难免不对这样的趁火打劫唏嘘一下了。小孩子们拿食物当做劳作装饰,对于我这样生于限供年月的人,还是有些不好接受。
万圣节的装扮当然是千奇百怪,与时俱进,甚至川普和金三都成了一时爆款。但最经典的莫过于吸血鬼,僵尸和女巫;皆因这些出自他们的传统鬼故事,妆画得心应手;这样的周日,老外都养精蓄锐,只为晚间“鬼上身”。装扮不只为了适合时宜,而是成了一种义务,彼此都从漠然的看客变作搞怪的群体:没有审视,更没人觉得尴尬,只有抱团取乐;穿戴整齐了再画个鬼魅的脸谱,情绪就高涨了起来;做戏做全套,伪装成神鬼为的就是要暂时逃脱人界的种种:小孩子去要糖吃,不给就可以一直捣乱;大孩子则去买醉,深秋的狂欢夜醉倒街头并不可取,但闹翻全城却也无伤大雅;“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疫情未解,但还是让大家沉浸在今夜吧,明天一早便要换了人间了。此时此刻,重新保持警觉仿佛是每个人逃不脱的命运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