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致敬每个人匆匆流逝的时光。从青涩到成熟,有的人散场在天涯,那时的桃花潭水如酒,终将抵挡不住那句: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都成了回忆里的酒客,记忆里面储存这十几年,几十年的阳光,土壤,凋零的花瓣,新叶,圆月,有时还有笑语,不语凝噎的酸涩。
01合欢树
史铁生在书中回忆自己和母亲是这样的:在他眼前的时候,她鼓励,欣赏,支持;不在他面前的时候,只记得永远为自己绝望操心的神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史铁生在母亲的陪伴下写了第一篇小说发表成功。可是时光偷走了母亲,又过七年,他的第二篇小说问世却也与母亲分别七年了。
生病的时候,是母亲陪着她完成煎药的一系列程序,想要快点治好腿病。创作的时候,母亲全力支持。在他的记忆中,母亲种下过合欢树。
年年岁岁花相似,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02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常常自己责怪自己,懊恼的情绪不能自已,母亲坚强地陪着他,没有离开。她道:“北海的花儿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这位伟大的母亲临终的时候也在惦记着自己的儿子。
秋天的怀念,怀念母亲,这是在怀念母亲说的话,继承母亲遗留的精神,好好地活。
03 墙下短记
那很可能是我对于墙的第一种印象。“那墙很长,很长而且荒凉,记忆在这儿又出了差误,好像还是街灯未亮、迎面的行人眉目不清的时候。晚风轻柔得让人无可抱怨,但魂魄仿佛被它吹离,飘起在黄昏中再消失进那道墙里去。捡根树枝,边走边在那墙上轻划,砖缝间的细土一股股地垂流……咔嚓一下所送走的,都扎根进记忆去酿制未来的问题。”
遇见第二面墙是一面红砖短墙。“墙头插满锋利的碎玻璃碴儿,我们一群八九岁的孩子总去搅扰墙里那户人家的安宁,攀上一棵小树,扒着墙沿央告人家把我们的足球扔出来。那面墙应该说藏得很是隐蔽,在一条死巷里,但可惜那巷口的宽度很适合做我们的球门。”
遇见第三面清灰瓦墙,作者怦然心动。青灰色的墙很高,里面有更高的树。树顶上曾有鸟窝,现在没了。到幼儿园去必要经过这墙下,一俟见了这面高墙,退步回家的希望即告断灭。那青灰色几近一种严酷的信号,令童年分泌恐怖。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每一种墙都是史铁生那时的记忆,每一断墙代表着他一段故事。他也提过:“寂静的墙和寂静的我之间,野花膨胀着花蕾,不尽的路途在不尽的墙间延展,有很多事要慢慢对它谈,随手记下谓之写作。”
史铁生记得的墙不正代表我们漫长又短暂的人生?墙不显眼,他说:“一些当时看去不显眼的东西却能长久扎根在记忆里。”
这些印记,或像沙滩的贝壳,或像雨后的彩虹,点缀着酸甜苦辣的人生。
时间,都去哪儿了?致敬都爱回忆过去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