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郑开回程的车上,跑友们畅谈跑步的初衷,璐姑娘说:跑步始于自己的不开心。一惊,这世间竟也有人和自己一样。
每个跑步的人,都有自己开始跑步的原因,有人为马甲线,有人为健康,有人为奖金,也有人为朋友圈(亲自见了才知真有)。
我努力搜寻自己当初开始跑步的摸样,也许是上高中,晚自习十分钟的间隙,去操场散步,看见有人绕圈跑,于是跟着,几圈下来只觉得心旷神怡、茅塞顿开,奔跑中,什么ABCD、三角函数,统统不见。
后来的日子,跑步只是断断续续,谈不上喜欢,即便上了大学,全校运动会的5000米决赛,一双白色回力鞋拿到第三名,走下领奖台后,依然没有将跑步变成一种习惯。
直到祖父、父亲相续的突然离世,千里奔丧终也无缘得见最后一面的痛不欲生,找不到释放渠道,才想起跑步,一个人沿着村前小河的水坝,疯狂的飞奔,泪水在逆风中是流不出来的。
时常有人把“不忘初心”挂在嘴边,心想,我跑步的初心,或许就在这里:精神上的痛苦无法得到缓解,跑步就是唯一的途径。
随着进入职场,各种压力随之而来,慢慢地习惯一个人逆风而行,随性而为的跑,那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孤独享受。没有配速,没有固定线路,甚至连双专业跑鞋都没有,仅仅只是,不开心了,那就跑吧。
2013年的某天,出差去北京调研,同行有位刚从日本海归的工程师,环保专业,途中聊起各自的爱好,说他跑马十年了,最好的成绩为316,316是个什么概念?茫茫不知其然,只是超崇拜,心想,身边竟然也有活生生跑马拉松的人,而不是在电视直播上。这是第一次对马拉松有了概念,知道全程42.195公里,于我一个跑渣,马拉松依旧神秘且遥不可及。
从未尝试过那么长的距离,也没有勇气去尝试。多数时候,只是一个人下了班,享受一个人跑在路上的孤单。直至2017年年初,无意中加入到马拉松协会,才慢慢深入了解马拉松,接触到了一群爱好跑步的人,知道他们每天都在跑步打卡,跑步俨然已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态度。
我尝试着用跑步软件,想看看自己配速,用过两次就放弃了,不喜欢被撵着跑的感觉,更不喜欢带多余的东西上路,如果可以,裸跑也行,但我终究不是疯子。至于马拉松,依然遥远、神圣。
有那么一天,群里跑友勇敢分享了自己“崂山100公里越野挑战赛”的求虐经历以及终点线上的浪漫求婚,我吓了一跳,42.195公里竟然不是极限,还有100、168、330公里,甚至800里超级马拉松,原来跑步也可以如此浪漫。
自己的极限是多少?全马能吗?百公里越野呢?一段时间里,我不停问自己。那不如先尝试吧,附近恰好有两次地区性的半程马拉松赛事,半马跑下来,成绩虽然离谱,终究安全完赛,这给了我尝试首马的决心。
对于每个喜欢跑步的人来说,或许都有首马情结吧,2017年网上报名,没中签,遗憾中带点小庆幸,因为怕自己被抬出赛场。待到年底,机会终于来了,顺利以协会队员身份参加2018年3月25日举行的郑开国际马拉松赛。
三个多月的时间,足够备战。跑友的建议,加上群里跑马技巧的分享,制定了赛前训练计划,赛前的一个月,发现自己似乎进入魔怔状态,看见身前有人就想超,发现楼梯就想爬,即使上班途中,也是一路小跑,更别说下了班,冲进寝室,换了跑鞋,背了补给,就是埋头跑。半马不过瘾,就全马,全马拿下,又去尝试50公里越野。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站在马拉松这条赛道,而这次,首马真真切切的要来了。
然而不幸的是,开赛前半个月,自己的随性换来的是右小腿肌肉拉伤,只得寝室练琴静养,辅以泡沫轴拉伸放松。于我而言,人生首马就是一次朝圣之旅,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
开赛的前一天,夜晚参赛物品收拾妥当,轻放在枕前,怕迟到,订了一排闹钟,结果完全不用担心,十点入侵,转辗反侧至凌晨一点睡去,梦里更是各种花式跑,惊醒来看看表,不到凌晨四点,想起约定的五点出征,轱辘爬起,穿戴整齐,飞奔集合点,果真是一夜无眠啊。
25日凌晨五点,60人的庞大队伍到齐,认识或不认识均在寒暄,凌晨的早春,乍暖还寒,天未亮,夜还黑,大巴车载着我们一行在夜幕中疾驰,远处隐约闪着点点灯光。传说中的月姐坐在我身旁,讲着她二十年如一日的跑步经历,和蔼和亲的笑容,不经意抚慰了我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换装、下车、合影、检录,借着志愿者的指引,顺利进入D区,然后等。万人群中,渺小的如沧海一粟,从未见过如此大阵势的我,紧张得有些身子发冷。
努力挤开一点空间,压腿、深蹲、拉伸,不停地做着热身动作,我待首马如待初恋,更犹如藏人转山一样虔诚,跑友勇敢说过:“对马拉松永远都要怀有敬畏之心”。
三个月的备战,只为人生首马,真正踏上赛道,冲出计时板的那一刻,当真有种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或许自己太在意了,不会游戏人生,首马的目标即是破四。
不喜带手机,也不戴手表,无法配速,只能途中紧跟400官兔,跟了半程跟不动,果断放弃,再找430兔子,勉强跟到了35公里补给站,途中又跟随协会赤脚队跑了两公里,右小腿拉伤未愈的肌肉开始有反应,速度也直线掉了下来。
如果说,前25公里还有心情与沿途给我们喊加油的小孩们一起击掌互动的话,35公里到40公里的这段距离,真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太过艰难且漫长,漫长的犹如电影里的慢镜头,一个跨步都能分几百帧。我不知三月的郑州,居然有快30度的高温,平常跑量不够,经验不足,途中补给又不当,体能在38公里处即达到了自己的极限。
18公里处看见一壮汉倒在地上,围着一群医护人员,心里咯噔一下。30公里处又听见救护车在身后呼啸而过,脚步不由自主减缓。35公里后陆陆续续看到很多人在走,甚至看到有人上了车。38公里后小腿肌肉加剧的酸痛,使得迈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但有时候,放弃比坚持难。
跑马的人,其实都是孤独的爱好者,跑步就像一场自嗨的独角戏。因为过了某个点,前面的路真的会看不清,身边的人也成幻影,更多的是无意识地一个人在咬牙,跟自己较劲。对我来说,38公里的提示牌犹如一扇生死门,迈过它,超越生,超越死。
跑友“马拉松行者”对我说:“不要去折服任何人,去了解自己,那个你身上一直存在的奇迹,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大神”。跑过马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
看见40公里的提示牌,整个人清醒了些,明知终点不远,步子却凌乱发沉。协会落在后面队员有跟上来的,朝我喊了句加油后就直接冲刺了,我仿佛看见430的兔子在不远摇摆,于是一鼓作气,破四不可能了,破430必有戏。
离终点还有200米远甩开了430兔子,冲线的那一刻,觉得自己像一个凯旋归来的将军,很想哭,真真切切的为自己感动到哭,但忍住了。赛后队友说看见有个年轻人在终点处哭得稀里哗啦,我信,我只能说他,比我勇敢。谁说的男人不能飞眼泪。
最后成绩出来,首马440,跑友勇敢说兔子跑崩很常见,破四不成就算了吧,还有机会,这份经历才弥足珍贵。
人生有很多奇妙的经历,马拉松也算特有的一种吧,想起以前跑步的初衷,只是情绪低落的时候才想跑,就像赛前我曾两次冲击50公里越野,被朋友们理解为想不开,是的,跑步一旦达到了某个极限点,真的会发疯,会不停地跟自己说话,像神经病一样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你会说绝对不会有下次了,但是但是,下次的下次,你依然会穿上跑鞋,毫无征兆的跑出去了,没有任何理由。
我原以为我跑步的动机不够单纯,很多时候只是想缓解压力,但仔细想来,现在它早已融入生活。
跑友群时常聊得火热,活跃如“孤独飞扬”、“野狼”、“快乐奔跑”、“小鲜肉”、“陈小贱”等等,有些人的存在,已成习惯,珍惜遇见。
关于首马,就写到这吧,不念昨日,不问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