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看财报时,除了要获取上市公司重要的信息之外,还要警惕财务数据被美化制造的假象。要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是否真实可靠,就先得弄清楚他们造假的动机。财务造假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避免退市。公司在走途无路的情况下,往往会粉饰数据制造盈利假象;
2、再融资圈钱,增发、配股;
3、骗取银行贷款;
4、拉抬股价,减持获利。
如何识破财务造假陷阱呢?以下是上市公司财报中的一些常见陷阱。
1、销售利润率陷阱
如果报告期内的销售利润率变动较大,则表明公司有可能少计或多计费用,从而导致账面利润增加或减少。特别是对于销售产品较为固定的公司,往往都有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那么销售费用也本应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所以出现利润率的大幅度变动,就很有可能是公司有意通过调整费用来控制利润的增加或者减少,再结合股价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公司的政策,不难判断出公司的真实意图。
2、应收账款项目陷阱
每一家企业都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这是做假账最方便快捷的途径。比如,为了抬高当期利润,上市公司可以与关系企业进行赊账交易。一般都会在下一个年度把赊账交易解决掉,解决的方法很简单,让关联企业或关系企业把货物退回来,填写一个退货单据,这笔交易就相当于没有发生,上一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要重新修正,但这时候对投资者来说为时已晚。
3、坏账准备陷阱
通俗地说,坏账准备金就是假设应收账款中有一定比例无法收回,对方有可能赖帐,必须提前把这部分赖帐金额扣掉。利用坏账准备金做假账有两种手段:一是多计,二是少计。少计坏账准备金可以增加利润,提升股价;多计则一般发生在公司经营情况恶劣的年份。
4、折旧陷阱
在建工程完工后不转成固定资产,公司也就免提折旧,有的不按重置后的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有的甚至降低折旧率,这些都会虚增利润。
5、“其他业务利润”陷阱
操纵“其他业务利润”比操纵“主营业务利润”更方便,更不容易被察觉。如果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与“其他业务利润”严重不成比例,甚至“其他业务利润”高于“主营业务利润”,我们就有理由怀疑它做了假账。
6、债务偿还能力陷阱
衡量一家公司的债务偿还能力,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流动比率,即用该公司的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二是速动比例,即用该公司的速动资产(主要是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很容易变现的资产)除以流动负债。一般认为,工业企业的流动比率应该大于2,速动比率应该大于1,否则资金周转就可能出现问题。但是不同行业标准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
许多上市公司正是通过操纵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一方面抬高利润,一方面维持债务偿还能力的假象,从银行手中源源不断地骗得贷款。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时刻记住:只有现金流量表才是最真实的,如果现金流量表的情况不好,其他情况再好也难以信任。
反之,如果一家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良好,现金又很充裕,我们是否就能完全信任它?答案是否定的。现金固然是真实的,但也要看看现金的来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
刚刚上市或配股的公司一般都有充裕的现金,这并不能说明它是一家好公司。以造假和配股为主的“中国股市圈钱模式”可以概括为:操纵利润——抬高股价——增发配股——圈得现金——提高信用等级——申请更多银行贷款——继续操纵利润……这个模式可以一直循环下去,直到没有足够的钱可圈为止。